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抓娃娃 » 【正片】在线播放
亲!如【资源播放】-无法观看-或-非高清-请点击其它资源播放
例如:【无尽】无法播放可点击【闪电】
更多

最近更新

HD
正片
HD
HD
HD
HD
HD
HD
HD
HD
更多

热门推荐

HD
HD
HD
HD
HD
HD中字
正片
HD
HD
HD
雪山的寂静
2024-08-03 12:30:30

最近网络上有一档热门喜剧综艺《喜人奇妙夜》,首期有这样一个叫《小品的世界》的小品。讲的是戏中的儿子吕严某天忽然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品里,一切语言都是为了搞笑,一切装置都是为了表演。于是他向父母提出要拿一把锤子,砸碎面前的“第四堵墙”,砸开看看墙那边围观的观众,究竟是开心还是尴尬。

这是一个戏中角色忽然意识到了所处世界的荒唐,决心砸碎一切,逃开这个虚构世界的“元叙事”故事。而在《抓娃娃》里,当主角马继业通过一出“调虎离山”计,终于潜入家里的秘密通道,用尽全力拉开那道拉闸门的时刻,马继业和吕严,他们都在某种情况下,同时砸碎了那堵墙。


《抓娃娃》里最深意的一段辩驳是沈腾饰演的马成钢冲上来,无辜地质问儿子马继业有什么可委屈的。他对儿子辩驳的陈词,首先是这场实验里没有少你吃穿,没有饿着你,其次这么多人围着你转,你为什么还不知足?最后,你觉得我们在控制你,可是你何尝不是也在控制我们的人生?逐级递进,看起来竟然颇有道理。

是啊,首先满足了你基本的温饱,其次比起那些被忽视的孩子,你被这么多人关注着。最后父母以及这么一堆演员的人生也早已与孩子牵连在一起,随着你的喜乐而起伏,所有情绪乃至人生目标也都被安排好。

你,究竟有什么委屈的?


十八岁的马继业只是笑笑,没有回答。转而拉开了卷帘门,踏进池塘,踩进了真实的水坑。如果马成钢有机会看到儿子的高考考卷,就会看到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马继业在他们眼中最看重的一张纸上,画下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鸽子。

鸽子,大部分时候被圈养在笼子里,但是也会渴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马继业在儿时别墅的泳池底,看到了地砖拼出的鸽子图案,激活了他幼时的记忆。那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鸽子,而自己却变成了一只被关在笼子里,被围观、被监视的家鸽。确实也有饲料,也不会风吹雨淋,但是却被驯化。

一只鸽子得要听到哨声就得回家,被主人规划好路线就得飞向指定的地方。哨声是那些勤勉的格言、奋斗的信条,是那些刻进骨子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类的名言。而规划好的路线就是去所谓的清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他只能往那里飞,没有其他选择。一旦他想要偏离轨道,展现出了对长跑的热爱,就会被连哄带骗地抹掉,什么麻药涂腿,什么甲级名医。偏离轨道是可怕的,对于马成钢来说意味着前功尽弃。

于是在沉没成本下,他逐渐变成了一个恐怖的暴君,抹杀孩子的爱好和天性,诱导孩子吃下自己认定的苦头,期望经历自己精心的锻造,再将鸽子放出牢笼,它会接替自己的飞行轨迹,却不知,到时候那只鸽子还会不会飞了。


马继业最真情流露的一刻一定是在虚假的奶奶葬礼上,当他发现常年卧床在轮椅上的奶奶健步如飞,在球场上打篮球,无疑是他觉醒的导火线。而奶奶的结局就是让这种NPC(游戏里非玩家控制角色)紧急“下线”,因为在马继业的世界里,一切人物都是NPC,都是游戏里非玩家控制角色。游戏里的NPC是不能有情感,不能有思想的,一切目的就是帮助主角过关。

所以当马继业跪在奶奶面前痛哭流涕,扮演了十几年假奶奶的教育老师也触景生情,在尸布下回忆起伴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也抽搐起来,这里可能是整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一切都可以是摆设,是场景,一切情节都可以是安排,是设定,唯有多年相处出来的真实情感,是最被低估的,也是核弹级别的浓烈,同时也最不容许被欺骗。


在我看来,全片最有杀伤力的一句台词,是马继业望着亲生父母,问你们俩是哪位老师,墙上没看见你俩。或许这是喜剧电影里的一处笑点,可是我却一点都笑不出来。墙上挂满了各个学科工作组的照片,到处的监控视频遍布了他所有生活的角落,你能通过这句话感受到这个孩子的绝望。

过往父亲托付给他资金买菜的信任教育,奶奶教育他要交往诚实之人的诚信教育,妈妈给婆婆洗脚的孝心教育,都变成了一场巨大的谎言,一场可笑的表演,一次荒唐的实验,一次虚妄的赌局,可赌掉的却是他实实在在的宝贵人生。


马继业与魏翔饰演的思想政治老师在公开课上,有过一段关于物质与意识的探讨。他们讨论的是手里的石头就是石头,你不能用意识让它变成金子。但是在电影里,马成钢做的就是强制让石头变金子的游戏。

开始觉醒的马继业感觉到周遭遍布的视线,感受到这个世界是个巨大的意识体,仿佛自己的生活是由更高维度的高级生命操纵着,结果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让老师愤愤而去。

其实他的感觉一点都没错,父亲马成钢在后面的辩驳里,也用了这个“更高维度的爱”。在东亚的很多家庭里,父母对于孩子就是有更高维度的操控权,而他们给予的爱也是来自更高维度的爱。如同三体人对地球人,父母如同来自外太空更高级的生命,有否决孩子喜好的权力,有掌控孩子人生的欲望,有操纵孩子未来的能力。在这种“愚孝”思想的传承下,孩子成长为大人,又用相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活在对父辈怨恨,又对子代施暴的轮回里。我们过于追求所谓更高维度,更有钱、更年老、更有资历的人,似乎就有对另一群人发号施令的更高维度的权力。

可是我们都忘了,爱的表达从来不是从一个维度向另一个维度传导,爱也从来不是压抑天性,形塑个性,规训自由。爱从来就只是爱,它是平等的,是尊重的,是自由的,它让人类世界拥有了文明和温度。可它不是来自宇宙中某个遥远的角落,它只来自每个人的内心。


当一个生命个体开始觉醒,《抓娃娃》开始拥有一种超越文本的力量。西虹市是虚构的,整部电影也是虚构的,当电影里被演员和布景包围的马继业开始觉醒,当小品舞台上一个叫吕严的角色开始觉醒,坐在银幕前、舞台下的众人,是否也意识到自己也正在被操纵着?或许是被以爱为名的亲人操纵着,或许是被当好齿轮的工作操纵着,或许是被这个荒唐世界的种种操纵着。

回看一下你四周监视的视线,被捆绑的绳索,要么拿起锤子,要么拉开闸门。是时候像马继业一样,在人生的考卷上,画一只自由飞翔的白鸽。

幸福﹑白痴
2024-07-31 17:28:57

先说我对电影的评价:不是西虹市宇宙里最搞笑的电影,但一定是最有深度也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部电影。(搞笑部分还是有,不过烂梗少了很多。)

还有我观察了一下,很多观众,包括部分影评人,其实都把这部电影当成是一部纯喜剧片去看待。

有位业内有点名气的男影评人,认为结局是个春晚包饺子的大团圆,马继业得知了自己的富二代身份,就开始享受世界,享受人生了,同时还保留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简直皆大欢喜。

看到这种匪夷所思的言论我只想说,我们看的是一部电影吗?

对《抓娃娃》最简单的概括,是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喜剧版的《涉过愤怒的海》或者《狗十三》,讲述的是自认为“我是为你好”的父母,如何打着爱的旗号,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涉海里的父亲老金千里追凶要为自己女儿娜娜报仇,结果发现杀死娜娜的人正是多年前的自己;

《抓娃娃》里的父亲马成钢则更为可怖,他人为地打造了一个楚门的世界,把自己的孩子关进里面,让他的人生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走,精准地排除掉一切“干扰”的选项,包括孩子的感情和喜好。

在最后的彩蛋里,马继业看似弥补了自己的遗憾,实则还是会被路边出现的空矿泉水瓶子刺激得PTSD发作,停下自己奔向自由的步伐,着了魔一般地开始去捡瓶子,而从直播里看到全程的马成钢只是哈哈大笑,转过来就跟老婆春兰提出再生一个的计划。

马成钢从始至终都没有觉得自己错了,他们只会觉得被“练废了”的大号不争气,还是赶紧制造个小号重新来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抓娃娃》的结局比涉海更为现实,在涉海上映的人就有人提出,像老金这样的父亲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他只会把责任推卸给外界,推给李苗苗,推给前妻,推给娜娜本人,总之,他不会认错。

△涉海里的娜娜在死前躲在衣柜里画太阳,而马继业在高考试卷上画了一只鸽子,他们的父母,并不能理解他们的痛苦与希冀。

而《抓娃娃》里肯定了这一点,自大的“父”不会检讨,更不会认错,你永远无法打动他,就算是削肉剔骨那样的惨烈也不行。

这么惨烈的中式恐怖故事,闫飞和彭大魔却非常聪明地用一个喜剧的外衣去包裹起来,让具有国民度的沈马组合出演,让很多这辈子都不会去看《涉过愤怒的海》或者《狗十三》的观众,毫无防备地走入影院,在前半程边笑边共情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牺牲,在后半程被计划奔向自由的马继业贴脸开大嘲讽,最终沉默着走出影院。

我昨晚围观一些豆瓣上的差评,看到很多愤怒的情绪,因为他们共情的是被反抗的“父”,所以被最后的打脸弄得很难堪,认为马继业不懂感恩,拿高考开玩笑,简直对不起父母。

就,戏里戏外,都是马成钢掌握了话语权是吧?

△亲,我还以为你给的是好评嘞!这差评的理由真的匪夷所思。

《抓娃娃》里的沈腾,塑造了内地电影中最令人恐惧的反派,一个自我感动的变态控制狂——偏偏他还是你的父亲

你没办法像《封神》那样干脆利落地弑父,甚至没办法像哪吒那样削肉还父、剔骨还母做干脆的决裂,最后只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继续凑合做一家人。

这些感受,一定是像马继业那样被父母欺骗、控制、用爱绑架的人才能在观影的时候体会到的讽刺,如果是像马成钢这样的父亲,他大概率感受不到,并且因此反感影片后半段的反转,并且要狠狠啐一口马继业这个小没良心的。

当然,可能会有读者质疑,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你们这些影评人就是爱过度解读,说不定麻花做这个电影的时候根本没想那么多呢?

并没有,其实电影里每一个情节都是前后呼应的,一一戳破了马成钢制造的幻象。

在分析《玫瑰的故事》的原著的时候,我说过亦舒是玩了一个叙述诡计,即用四个男人的视角去描述玫瑰,如果一味跟随着第一人称的描述走,最后很可能对玫瑰其人形成天大的误解,以为她不过是空有美貌的草包美人。

《抓娃娃》里也是如此,马成钢和春兰夫妻俩做的事明明是错的,但他们是主角,还是两个讨人喜欢的著名喜剧演员演的,观众天然地就会对他们产生亲近感,把他们为了欺骗孩子制造的那些谎言当做笑料去看,乐得前仰后合,甚至会在最后马继业反抗的时候共情马成钢,产生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甚至就连我,在影片中段一个重大情节推进的时候,也曾经产生过马成钢的教育方法好像有用的错觉。

那就是「财商培养」这一部分。

以下内容有剧透,请谨慎选择是否要继续阅读。


马成钢为了将马继业培养成合格的企业接班人,决定对其进行财商培养,将贫穷家庭的全部家当——一千多元钱全部交给马继业,让他每天买菜回家、给奶奶买药,合理规划家庭开支,并学会抵抗诱惑。

而马继业当时毕竟还是个念小学的孩子,很羡慕其他同学可以用平板电脑玩切水果,所以他用500元买了个杂牌的平板电脑悄悄带回家,准备在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期限内过过瘾。

结果,马成钢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对其进行挫折和愧疚教育——派人把马继业精心藏好的平板电脑泡了水,让他没办法退货,还让扮演奶奶的演员一顿吐血,把马继业吓得直哭,想到去大街上捡瓶子卖钱堵上这个窟窿。

这个情节细想起来是非常让人不适的,有很多家长都喜欢用自己的牺牲去要挟孩子要知恩图报,“你看看我为了养大你吃了多少苦,所以你长大以后有出息一定要记得给我买大房子”,在片中这种要孩子回报的话,我记得至少出现了两次。

但是因为剧情推进得很快,小马继业被唬得一愣一愣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被父亲“大度”地原谅了,又被父亲指点了一番商业头脑,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去球场上包场捡瓶子了,所以当时我没来得及深思,被和谐的画面和音乐差点蒙蔽了,以为马成钢的辛苦还是有正向作用的。

然而闫飞和彭大魔在后半段的剧情设置上戳破了这种错觉。

一个情节是一直按照父亲规划循规蹈矩长大的马继业,突然在魏翔扮演的中学老师的公开课上爆发出自我意识,他急切地向老师和同学们描述他生活中的荒谬之处,他说感觉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好像有更高维度的意识在干预,一旦出现偏差,总会出现“纠错”的现象,让他必须回到正轨。

就像他喜欢跑步,想去体校,突然第二天早上起来他的双腿就失去知觉了。(这一部分也很恐怖,孩子的天赋和喜好就这么被父母嘻嘻哈哈地毁掉了。)

△现实中被父母粗暴毁掉梦想的孩子实在太多了。

当然,他的求助,被老师和同学无情嘲笑了,但是他的痛苦,他精神的混乱、紧张和迷茫,已经完完全全传递给了观众。

一个情节是在彩蛋里,看起来已经长成健康开朗大男孩的马继业,在巴黎铁塔的背景下奔跑,他看到空瓶子的时候,一秒破功,蹲在地上把空瓶子用T恤的下摆兜起来,脸上泛出似哭似笑的表情。

妈妈春兰看到直播镜头里的这个画面,轻飘飘地对马成钢说了一句,“都怪你,给孩子整出童年阴影了”,之后两公婆又继续打情骂俏起来。

这个画面,真的很恐怖,就是东亚父母对孩子的痛苦表现出来的那种麻木,甚至是嘲笑,那种始作俑者毫无反思的嘴脸,麻花描绘得实在是太传神了。

还有马继业运用调虎离山之计,终于冲进了父亲建造的秘密基地里,看到自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被全方位的摄像头监视着,看到自以为藏得很好的日记被放大贴在墙上逐字逐句分析着,看到自己深爱的奶奶是挂在墙上的首席教育官(大意),看到自己的微表情被逐帧分析……

这都还有人体会不到其中的恐怖,认为这是个纯喜剧片,主创没有深意要表达的话,那我只能劝你们下次看电影少刷手机吧还是。

全片最让我觉得爽的一点是,当马继业头也不回地走出那个昏暗的地下基地的时候,马成钢追在他后面破防了,喊出“全世界都在围着你转你还有什么可不满足的?”“你以为是我操控了你的人生吗?其实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

你看看,爹就是爹,爹永远觉得自己对,别人错,如果别人不能感激他的“良苦用心”,他就要倒打一耙,还孩子操控了你的人生,是孩子让你装穷了?你不是自找的吗?

而马继业对父亲的无能狂怒充耳不闻,甚至不愿意回头,也不愿意和他说一个字,他只和流露出愧疚的母亲说了几句真心话。

因为,马继业们早已明白,这样的大爹,是根本无法沟通的。

鸡同鸭讲,不如不讲。

生怕观众体会不到影片对父权的批判,主创已经屡次粗暴点题了,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拍摄马继业看向体校学生的羡慕、期待的神情,让马继业在高考试卷上画出一只大大的渴望飞向自由的鸽子,让被父亲嫌弃和抛弃的马大俊登上了雪山,喊出那句:“老马,我再也不需要你的认可了。

大结局和彩蛋粗看起来像是和稀泥的大团圆,但实际上,它指明了三件事:

1、马大俊完成了精神上的弑父;

2、马继业远离父母,却还未走出童年阴影;

3、强势的父并未认错,更无反思,还想继续当爹。

这也许就是当下的现实吧。

烟雨蒙蒙笼轻纱
2024-07-30 23:27:21

一个个舔他妈外国人跟狗一样,老外拍他妈的一坨屎都有人说是艺术,这电影有啥大问题吗?一个个他妈的在这儿颠倒黑白,我看了大部分影评,都说看着恶心,压抑,窒息,要不然就是他们杀死了马继业,他妈的这电影核心表达的不就是这些吗?他就是要给你展现中式教育的弊端啊,用喜剧的形式表达这样难道不行吗?你们到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他妈天生傻逼啊?你们难道没经历过这种教育吗,还是你们现在也结了婚也这么教育自己小孩的,戳着了是吧。你告诉我是不是大部分家庭都这么教育自己孩子的,只不过这电影用他妈的搞笑融合了点。可我们在中国啊,这个没啥yanlun自由的国家你不这样表达对中式教育的反对还能怎么表达,要拍一部《何以为家》吗?你们都承认这种教育毒害了孩子,那怎么还假装看不懂呢?我不说那些影评了,就在我看电影座位旁边的旁边,有一位母亲带着一看着像8、9岁的小孩子过来看这部电影,前半部分那位母亲还笑的可大声了,后半部分她就一直沉默到彩蛋结束了。思想谈完了,说笑点。这部电影的笑点有啥缺点,唯一我看着难受的就是沈腾把蛋糕糊他丈母娘脸上。别的笑点都挺自然的吧?也挺密集的。剧情来讲不少逻辑漏洞,第一个就是他奶奶为啥在离学校那么近的地方打篮球,第二个就是在别墅卫生间为啥俩人没按住一个大哥。还有一个我当时没想明白就是辣目洋子为啥当时跟踪马丽的时候没上学。现在想想好像是因为她当时被那个舞蹈学院提前录取了?再然后就是严良的演技有待加强,沈腾和马丽的搭配真的好看。豆瓣对国产喜剧真的应该多点宽容,你骂他们审核标准也不会改,但有的人真的会看豆瓣评分来选片子,现在电影票又不便宜,你们真别再装b了。

ps:发完这条影评我要删除豆瓣一段时间,我受不了网暴,因为我是个未成年,你们可以针对我的年龄以你们优雅的语言骂出最有意思的评论。谢谢大家,我说完了。

幽谷的清泉
2024-07-26 07:34:18

似乎导演不太知道自己到底该表达什么,又想显得深刻,又想保持轻快

又想教育人,又想引人发笑。目的性过强,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没有

为了确保电影卖座,在价值观大乱炖的电影里,最终导演决定选择让搞笑成为首要任务

就像电影里执着让马继业上清华北大的父母一样

电影舍弃了很多正常世界里应该有的基本逻辑,一切为搞笑铺路

刚开始笑点还像稀疏的小雨一样打在脸上,后面因为笑点过于密集

像大暴雨一样,劈啦啪啦的打下来,只让人觉得喘不过气

到电影三分之二的地方,这些笑点已经掩盖不住电影里混乱的价值观给观众带来的不适

电影的空洞感就在于,导演一直带着演员挠你脚心。你会笑,但是这种笑让人尴尬

而从马继业的角度来带入,整个电影更是如恐怖电影一样让人不寒而栗,你想想

你父母的生活是伪造的,你奶奶是花钱雇的,你的邻居都是花钱雇来的,连你发小和你之前分离的记忆都是人造的

周围人功力世俗而腐烂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侵蚀着观众的神经和本性单纯的马继业。连发小一个高中生,都张嘴闭嘴都是,什么什么东西能搞大钱

(插播吐槽一下辣目洋子看着比马继业那个演员大上一轮不止。说话的口气就像个中年妇女,哪里像学生了?又粗俗又市井)

你童年的喜怒哀乐都是假的,你为此挣扎过的也罢,悲伤过的也罢,为此向往过的,心潮澎湃的也罢,都是假的。都是人造景点儿,人生仿佛是一片虚伪

你的日记被放大研读,你的微表情被拿来分析,连你为奶奶送葬的眼泪和悲伤都是被人精准计算过的

真让人窒息

至此,一切为笑料开路的刻板化表演模式登峰造极。物极必反。达到了一种让人如坐针毡的反向效果。

实在因为不是任何一种情景都该被拿来娱乐

当马继业真情实感的为奶奶的去世而嚎啕大哭的时候,台上的主持人竟然开出了,你奶奶的灵魂在清北大学经济管理系的上空等着你这个玩笑。

我感觉看到这里,这个电影就值一星

如果马继业的荒唐生活在他的生命里只持续了几个礼拜,几个月,我也许还笑的出来。但是他整个童年和青春期都被毁了,18年啊。而且成为了既定事实无法被改写。笑不出来了好吗?

搞笑确实一直是开心麻花的杀手锏,所以剧里的人,执着于每时每刻都在搞笑,每一个动作都精心编排过就是为了让你发笑。你开始像跳膝反应一样跟着电影笑,然后你只能感到一阵恶寒

接下来所有的剧情都展示出了,导演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讲什么的严重逻辑bug。

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人经历过马继业这样的事情,不进精神病院,不跟父母断绝关系都是轻的。严重点可能会轻生。

可当马继业走出这个家庭的时候,导演让沈腾哭着问出一句,还回家不回家吃晚饭啊。去弱化他们给马继业带来的深重伤害,和那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些事情不能做,是因为有些事情不能被原谅。

因为这些事情可能会摧毁他一生,带来一辈子的心理阴影。但是电影仿佛只是说,爸爸妈妈跟你开了个玩笑,你竟然会反抗,你咋还认真了。但是爸爸妈妈并不生气,只要你晚上回来继续吃饭就行。

父母跳过自己的错误,没有道歉,所有的辩护都是在强词夺理,颠倒黑白。更是没耐心等来一句原谅,就急与让儿子和自己重归于好。

这里的“回来吃饭”显的非常让人窒息,意味着他们还是希望马继业回到家庭关系中,继续扮演好他的家庭角色。并且还得毫无城府的去继续信任曾经伤害过他的父母。

导演你觉得可能吗?

于是我发现,直男不但拍不好女性议题,在儿童教育这个领域知识面更加贫穷,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什么玛丽大喊,就不能让你们老爷们看孩子。现场的男士笑的好开心,好像父亲的失职就是理所当然的。可是电影里控制性极强的父亲正在摧毁孩子的人生。

最后孩子的觉醒竟然还是在父亲的“教诲”下觉醒的,特意展现了,父亲教给他的几个大道理。来满足中年男性的自恋。变相的暗示,其实他的教育是成功的。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剧情美化了,他们带给马继业的精神创伤,似乎感觉没有他们的疯狂,马继业就无法找到自我一样,实际上这完全本末倒置。

电影本身大概是想讲望子成龙要有方式,应该让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完全没有讲好。反而让我们透过表象,看见了这个电影团队真正的三观,和在电影的细节中流露出来的集体潜意识。就是中国式父母归根结底觉得自己怎么做不会是错的,即使是错了,也有父母的爱都是伟大的这块免死金牌。最后就是,跟小孩扯上的事情,他们是真的严肃不起来。

本质上就是无法尊重儿童,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人和独立的个体。并且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灾难性迫害,天真的幻想,这里还是会有一个团圆的大结局,小孩子的事情不必认真。

不管他们如何的疯狂。儿子仍然会健康快乐的继续成长,并且原谅他们。最后跟他们和解。毕竟他们只是任性了一点而已。

这就是中国,任性的父母,懂事的孩子,父母像躁郁症一样不可理喻,孩子却要在几岁的时候就要背负苦难教育,承受父母的疯狂。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父母意识不到,他们在亲子关系中成为了天真的孩子,他们肆意的伤害自己的孩子。而他们的孩子,才是他们的精神父母。要不断包容和原谅他们父母犯下的错误。

而错的就是错的,用搞笑的方式去掩饰一个悲剧,一个不可能愉快收场的致命性悲剧,然后强行happy ending.

简直是狗屁不通

从马继业的名字被改写的时候,他就没有被当成一个人对待,他是一个纯纯的工具。这个工具应该体恤父母,品学兼优,高校毕业,然后继承家业,并且100%在马成钢的控制下生活

npc都能下班,但是马继业不行

他应该去照顾所有人的情绪,但是唯独不能有任何自我和隐私。他从小到大每一天都被监视,他只能被迫和父母和奶奶挤在一个小破屋子里,没有任何的个人空间。而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马成钢的想象。

而他最亲近的人都在对着他演戏,这根本不是健康的家庭关系。一个常年生活在假性亲密关系里的人,习惯了掩饰真实情感,去扮演一个让别人满意的角色。最后只会是个反社会人格

马成钢执着于让马继业给他买一双他根本不需要的鞋,本质连教育都算不上,挺多算一场cospaly,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

而马成钢本质上也不是在承担他父亲的角色,而是他的上级。除了马继业的未来和他前程,马成钢对其他的都毫不关心。

马成钢对待自己的妻子儿子都像对待下属,论功行赏,他不关心他们真正的思想,是否幸福。挖空心思只想控制他们,这种扭曲变形的家庭关系,被他冠上了严格阶级等级和制度。而家庭不该是有阶级的地方,但是马成钢从来没有尊重过自己妻子的意见,也没有尊重过自己儿子的人格。甚至不认为他们应该有自我表达。

为什么?是因为太爱了吗?显然不是,这一切都是因为马成钢有钱

剧情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所有的事物发展都在马成钢的操控之下。以结果,以资本为导向。而马成钢的妻子,是一个没有任何思想,没有任何自我的附属品,她最的大乐趣就是买包,美甲,把儿子当成讨好丈夫的工具。她除了争宠和吹捧马成钢的戏份。她个人角色相关的细节铺垫几乎没有。她是一个纯纯的道具。

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扮演了马成钢这种爹味企业家意淫中的完美妻子形象。

电影里有一段,马丽饰演的这个角色终于站了出了说,为什么要让孩子捡破烂,这样没有考虑他的自尊心啊!

然后马成钢就甩给她一个爱马仕的包,说了一堆假大空的空话,大概意思说是这样就是为孩子好。然后马丽那个角色就说,我刚才生气了吗,我没有,刚才发生了什么?导演在这个时候抖包袱,call back,制造笑料,让我十分的尴尬

小夫妻间的情趣应该体现在无关痛痒的小事上面,用一个包便可以化解,可能戏剧效果是甜蜜的。但是在大的价值观和原则面前,一个亲妈怎么能被一个包收买?儿子的尊严确实被践踏了,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立场,打断父亲错误,离谱,疯狂的教育方式(变态控制)。这个时候玩包治百病的梗,简直是不合时宜。

这个剧情想表达什么?只要有钱就行是吗?

把这种包治百病的无聊烂梗堆砌在一个女性身上,我真不知道马丽来演一个这么空洞无聊的,只会附和自己的丈夫,没有任何深度,没有任何主见的扁平形象的人物到底有什么意义?

感觉就是一个榜上了大款的花瓶。根本对于儿子的教育没有任何责任感,没有任何存在感。任由丈夫为所欲为。即使她认为丈夫错了,也不会坚定的为自己辩护,说不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一点有智慧的话,而是给点钱马上闭嘴。

这真的好笑吗?

说实话,她这个角色都不如西红柿首富里面的夏竹,至少那个女孩是有灵魂的

而电影的结局就更奇怪了,马继业去报考了体育的学校,本来这个转折还可以,但是跑一跑在比赛过程中让他去捡瓶子?这剧情是想表现他彻底疯了吗还是什么?

如果说此举也是为了堆砌笑料,但是我已经彻底笑不出来了

然后马成钢笑嘻嘻的问他媳妇要不要再生一个,我看到这个地方一脸问号,这个意思是一个孩子摆脱了他的控制,然后再去摧毁一个是吗?

没有看到剧情里他跟孩子真诚的道歉,或者意识到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伤害会有多大。如果现实中有这样的事情,这个孩子不会精神失常吗?不会自杀吗?不需要心理治疗吗?

这样的父母是在犯罪,这既不是爱,也不是教育,而是一种赤裸裸的戏耍和精神虐待。望子成龙都是借口,是有钱人打发自己时间的无聊把戏罢了。马继业的出走对于马成钢不造成任何一点心灵上的撼动。不影响他分毫的心安理得。

看着马继业像动物园里的猴子一样被戏弄,被摧毁。嘲笑马继业,就像嘲笑每一个被资本戏耍的普通人。

喜剧片就好好做喜剧,没有必要在这一个半小时搞什么教培,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有父母看见这个电影会去反省自己,我看见得只有带着ptsd产生观影不适的孩子。

如果说马成钢之前还是以功利性目的为主,那么失去了马继业,他至少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惩罚。而他最后的无所谓的态度,简直荒谬。更是衬托的整个电影的立意都像个玩笑。

已经彻底的脱离了儿童教育话题,变成了笑声罐头。什么三观价值观,亲情友情爱情,都去它的。娱乐至死,笑就完了。什么梦想平等尊重自由,资本主义。有钱就行了。

到最后,我就觉得他的孩子对他来说,连工具都不是。是玩具。没了一个再生一个,没了一个再生一个。连功能都不必有。

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有钱呗

这电影,拜拜吧您吧。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