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 [playlist:linkad target=_self src=https://www.bns120.cn&srcPlay=ji_c&name=里夫金的电影节]
最近更新
热门推荐
可以说本片非常地伍迪·艾伦了,充满了中产知识分子的骄傲的自卑,有趣的是伍迪·艾伦在本片直接翻拍了太多的影史经典,我试图以我所知的知识罗列本片中出现的一些小元素。
以影片时间顺序:
讲的是这本汉娜·阿伦特的纪实文学,据说当年欧美的知识分子必读书目。
霍华德·霍克斯导演,导演后面会再次被cue。片中的女主是著名的凯瑟琳·赫本(历史上第二有名的赫本,斯科塞斯的《飞行家》中女主原型),而片中加里·格兰特饰演的男主角,应该是伍迪·艾伦电影男主的最初雏形,唯唯诺诺紧张兮兮的知识分子,并永远有出轨的欲望。
来自旧好莱坞时代顶级大导演比利·怀德。
时代经典了,在各种影视剧中都被频繁cue到,比如《老友记》和《老爸老妈罗曼史》。
然后在里夫金的第一次梦境中,重现了《公民凯恩》。
当年划时代的深焦景深镜头现在已经非常常见
恶搞了一把玫瑰花蕾。
随后的一场脑海想象中,致敬了费里尼的《八部半》,在伍迪·艾伦的画面里,英文老师直接告诉他不要拍的太晦涩,我想这是所有人看费里尼的最大问题,太特么晦涩了!
太麻烦了 有空继续写
《里夫金的电影节》看得我是相当开心。
感觉瞬间又回到了大学的迷影时光,疯狂看片,肆意畅快,无比享受。当《公民凯恩》《八部半》,《祖与占》的戏谑片段对我狂轰乱炸之后,我尚且还能微笑置之,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经典音乐突然响起时,真是我心雀跃啊,这几乎是我最爱的法国电影!
伍迪艾伦用迷影戏法帮我找回了爱上电影的初衷:瞬间的影像激起我片刻的欢愉,那种滋味就好像打了肾上腺素一样,激动,美妙,迫切的想与人诉说。
在电影一开始我就相信里夫金去参加电影节就是一场《野草莓》: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所以里夫金脑子里总是出现那些经典电影的回眸,于是我们看到了《泯灭天使》《假面》《第七封印》那些经典大师之作。它们本身的厚重感被小老头儿的幽默感所解构,他将现实中的苦恼,矫情,难为情,儿女情长的纠葛嫁接到了经典影像中,所起到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啼笑皆非。
年迈的里夫金不停的做梦,甚至大白天还要游神一阵,他构建了自己的电影节,在他脑子里循环播放。他在爱和现实中徘徊,他甚至还要被迫在‘约会’和看《筋疲力尽》之间做抉择。
我在银幕外就看着里夫金,我同样面对过这样的困境,我太好奇他的抉择了。他的意向最终还是选择了恋爱!可不是嘛!恋爱可太重要了!和女孩约会可比看电影有意思多了!反正(在某些时候)我是这么想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尴尬的现实竟然还是将他拉入了《筋疲力尽》的片场中,在戈达尔的跳切中,他化身男主,一脸随意又迷茫,妻子只关心汤姆·哈迪,瑞恩高斯林还有那些明星八卦,完全和他不在一个频道,他所做的只有钻进白色床单里,逃避这该死的一切。
不打紧。接着做梦,接着恋爱,再接着做梦。这是里夫金在电影节的日常。他就像是刚入行的小演员,不停的去赶片场。一场接一场。面对妻子的出轨,他没什么脾气,他无可奈何,年龄和工作消磨了他的激情。
直到他遇见一个女人,一个西班牙医生。两人都在纽约待过,都喜欢欧洲电影,对所谓的伪艺术片都嗤之以鼻。里夫金一见钟情,以各种理由约她相见。过程真是美妙的。划船,逛市场,压马路不亦乐乎。但事实上,电影节结束了,他们的关系也就结束了。
在这期间,里夫金也不断的在思考,他以前是位老师,教欧洲艺术电影,对欧洲电影大师如数家珍,他可真是爱极了!当身边的人都在谈票房,商业价值的时候,自命不凡的他甚至有些鄙视,以至于和他们格格不入。
电影有一段餐桌对谈戏进一步佐证了里夫金的电影品味:妻子和路易·加瑞尔饰演的导演在讨论商业电影,另一边里夫金不识趣的接过话茬,大加赞美法国新浪潮。他们之间就像是两段平行对谈一样,没有交集,讽刺有趣。
这让我想起伍迪艾伦的电影,剧本精妙风趣抖机灵,但似乎还是缺少商业类型片那样的戏剧张力和视觉冲击,论艺术性却好像又不够严肃。那种标志性的自嘲俏皮感又让人感觉不够深刻。
但这种游离在两者之间的闲适和幽默,神经兮兮又絮絮叨叨的嘲讽,却让伍迪艾伦成为影迷心中最有趣的作者导演之一。在电影中,里夫金梦想成为陀氏那样的伟大作家,他甚至抛弃自己为之所爱的教电影职业,转而投向作家行业,他想努把力,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来,以此名垂青史。
结果是,他什么都没写出来,反而还消磨了他的精力。电影结尾时,他已经在考虑是否要重新回归电影行业了。伍迪艾伦正是借里夫金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不想成为伟大的导演,他只想拍他的电影,只想义无反顾单纯的去爱电影。
或许对电影的爱就是不停的去看电影,不停的去拍电影。作为影迷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每年都能看到伍迪艾伦的电影。
我曾经也梦想着在写作和电影中干一番事业,但里夫金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我可能一生终究是个平庸之辈,但只要能从平凡之中践行着自己所欢喜的,乐在其中,不忘初心,那就不枉此生了。
托翁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幸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呢,来日方长呐。
其实整部电影看下来一点也不惊喜,还是那个熟悉的伍迪•艾伦,但我就是乐意看到这样的伍迪•艾伦。
他的絮叨、戏谑调侃、小布尔乔亚情怀等我不再赘述,几乎每部他的电影里都能看到这些经典元素。对于《第七封印》《祖与占》《公民凯恩》《八部半》等等这些电影的致敬我也不多分析,我看其他影评有把这一点讲得非常好的。
我更想谈的,是作为影迷、艺术迷的小老头儿,是怎么展现自己艺术情结的。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对夫妻在电影节上双双出轨的故事。Sue比Mort小三十岁,当年嫁给他是因为爱上了他大脑里那些缤纷的东西——可要让夫妻生活和谐,光是欣赏对方的大脑可是远远不够,形而下的不和谐终会把那点爱意给磨没,出轨也就成了必然。
但是伍迪显然无意于在传统婚姻爱情观的主题上去深挖,他只想借男主之口聊电影和艺术。而以这样的故事为框架,一来是为了表明自己与传统美国导演在一定程度上的划清界限:他喜欢欧洲电影,向往法式浪漫,这样的爱情关系很明显是向《祖与占》致敬。二来,这样的人物关系设定也更好展现男主的窝囊,从而方便伍迪戏谑人性。
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种孤独》里提到,作家最难写作家。同理,导演最难在电影里讲电影,再放到伍迪•艾伦身上,咱还可以加一条,他该如何展现自己对艺术、哲学的思考。这些思考如果没讲好,就会让电影像一堂大学课。
致敬并不难,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致敬的镜头,但很多作品都是以复刻经典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伍迪在喜爱之上对其有辩证的思考,所以你不光能看到复刻,还能看到他的创新,比如末尾对《第七封印》的解构可以说是非常像他做得出来的事了。(这段真的超好笑)
有一段,当Mort陷入回忆,来到一场家庭饭局上,被要求推荐些电影时,Mort说了稻垣浩的《忠臣藏》和黑泽明的《影武者》,场面瞬间尴尬。
为什么?或许是因为,他们期待Mort讲一些能在饭桌上供大家讨论的东西,而不是“乱七八糟的”的冷门电影。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对于很多人来说,艺术不过是生活的点缀品,就像现在的电影节愈发失去它本身的意义而变成了名利场。
就像Sue所谓对Mort才华的欣赏,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欣赏的是什么。
在Mort的世界里,艺术始终是高于一切的,真正思想上的伟大是他渴求的生活的全部,他要写小说,要向陀思妥耶夫斯基看齐,可是身边的人只会附庸风雅,晒晒太阳,在沙滩上偷情,过着小布尔乔亚的人生。
Mort愤恨吗?或许一开始有吧,但是这点愤恨在他见到Jo医生的时候,就全部瓦解了,然后他也在爱情里盲目,变成了他自己讨厌的、世俗的样子。
由此可见,伍迪对于这些中产阶级的讽刺真是入木三分。
其实蛮佩服伍迪的一点,就是他真的做到了一辈子只拍一部电影。(之前看到一句话忘了谁说的了,那句话说伟大的导演一辈子只拍一部电影。)虽然说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永恒的主题,比如王家卫总在展现痴男怨女的错过,但是咱也能看得到他在不断创新,《一代宗师》就是一部极具野心之作。但伍迪的故事和角色,总是中产阶级的那点不咸不淡的日常,他从不拍史诗,也似乎没什么社会人文的关怀,对此,他自己在这部电影里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就是这么个信奉存在主义的、幽默风趣的老头儿,在八十多岁推出的新作依然能看到他旺盛的活力。我看过许多导演晚年的作品,大多会有一点对岁月的哀婉,或者想讲点什么人生道理,做个留下智慧的长辈。但是伍迪真的无意于此——更不用提在这个年纪,丑闻重新被翻出来后对于他生活的影响。不至于像波兰斯基拍《我控诉》一样,但总觉得他应该回应一点什么吧,或者“稳重”一些,不要继续做个“顽童”,但他都没有。他似乎就从不在意这些,不在意非洲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不在意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的伤害,不在意社会上的运动和党派之间的相互倾轧,排除这些现实主义的“大”情绪,他有自己的“小”世界:在巴塞罗那、巴黎或者纽约的街头,一个没那么绅士的绅士遇上一个没那么淑女的淑女,在略显可笑的遭际中意乱情迷,酝酿着属于形而上的“伟大”。
他也明了,人生到底不全是虚无,身体的病痛、现实的情欲都会让一个存在主义的忠实信徒暂时忘掉那些理论,把自己变成啼笑皆非的男女追逐戏里的“丑角”。所以这或许也是伍迪面对经典电影时的困境:在迷影的局外人和局内人之间摇摆不定,既希望自己只做个小粉丝,又想做个伟大的导演。
出生太晚的人,看到前人的杰作,都会觉得自己像在等待戈多的傻子,或许新的艺术高度会在自己手里到来,或许它永远不会来。但不论到来与否,自己在前人面前都该羞愧,为自己天赋的迟钝道歉。
伍迪当了五十多年的导演,他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变成一个忧郁深沉的“前辈”或“族长”,他始终在焦虑,哪怕主角变成一个老头儿,他也没有让这老头儿好过,Mort的窝囊也许就是伍迪对很多像自己一样的同辈人的感觉。
伍迪的电影很适合在一家小酒馆或者咖啡屋,搞个专场放映,中产阶级们听着爵士乐聊着天,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他的电影,听这老头儿小嘴叭叭,以戏谑的方式揭下这群知识分子西装革履下虚伪丑陋的一面——不过这一点也不会让人生气,因为人生本就有很多无可奈何的荒诞。
自从当年猥亵养女的指控在2017年被重新提起,伍迪·艾伦的工作便不断触礁:先是亚马逊放弃发行他的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随后该片主演与曾经合作过的演员们纷纷发声,都明确表示不会再与伍迪·艾伦合作。
失去北美电影市场后,伍迪·艾伦在2019年被迫转战欧洲,拍摄和制作他的新片《里夫金的电影节》。这部影片于去年九月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亮相,但媒体评论方面,尤其是北美市场,热度骤降,反响平平。
无论是媒体还是影迷,很多观影者似乎难以将导演的个人轶事跟作品剥离开来。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作品之外,他的八卦似乎更好看。而私事越是丑陋,电影就越无人问津。
看完《里夫金的电影节》,作为老伍迪电影的爱好者,我默默地松一口气。这部电影并没有跟旧日风波产生任何关联,对男女情爱的戏谑也一如既往,台词金句更是不断。
丑闻劝退了国际大牌明星,但还是有路易·加瑞尔这样优秀的欧洲演员加持。参演的美国演员名气虽然很小,气质上却与伍迪·艾伦的电影风格融合得宜。
而女主角吉娜·格申最是神奇。她有着一张神似索菲亚·罗兰的脸庞,着实像极了一个纯粹的欧洲女人;但她却说着美式口音的英语,举手投足间也有着伍迪·艾伦最热衷刻画的“美国旅欧客”的味道,由此产生一种奇妙的融合。她与路易·加瑞尔的对手戏更是美得令人挪不开眼。
影片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妻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的奇遇。丈夫是一位电影教授,妻子是电影制片人,他们与路易·加瑞尔扮演的年轻导演的合作影片在圣塞电影节放映。
身为教授的丈夫见妻子与导演互动亲密,便开始心猿意马。他不但噩梦连连,随后还意外邂逅了一位漂亮的西班牙女人,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滑稽的故事。
电影与戏剧行业常常都会被作为伍迪·艾伦电影作品中的社会背景(《纽约的一个雨天》《咖啡公社》《子弹横飞百老汇》)。而从《里夫金的电影节》这个片名便可以探知,这又是一部拥有类似背景的影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故事充满令人惊叹的巧思和新意。
各种情爱桥段被穿插在整个故事线中,配合男主角因现实而产生的不同梦境,呼应“电影节”的情景。
整部影片,就像是伍迪·艾伦办了一场“致敬经典”的系列短片展:费里尼的《八部半》、特吕弗的《祖与占》、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布努埃尔《泯灭天使》、伯格曼的《野草莓》《假面》《第七封印》……做梦都是这些电影里的场景,确实是迷影入了魂。
伍迪·艾伦对上述这些导演和电影的热爱早已不是新闻,在去年出版的自传《Apropos of Nothing》中,他就提到自己与这些大师级导演的渊源。尽管他与某些导演仅有通过电话(比如费里尼)的浅浅接触,但伍迪·艾伦还是毫不避讳他们对自己的影响,那就是,他认为自己注定不可能跟这些大师比肩。
以伯格曼为例,伍迪·艾伦曾在自传中表示,伯格曼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导演。而《里夫金的电影节》的最后一个梦境,正是《第七封印》中死神出现的桥段。
按照伍迪·艾伦的一贯导演风格,对经典的致敬自然是以幽默为主。扮演死神的演员(此处保留一个惊喜)像是彩蛋一般悄然亮相,对白也令人捧腹。
然而,幽默的意味深长令人心有戚戚,如此密集而坦然地致敬自己不能够赶超的导演,有一种妥协又认命的意味。偶像崇拜最常发生在青年时代不是吗?所以,也许是伍迪·艾伦认为自己在电影创作上难再突破,因此回顾给予他灵感的作品,将自己树立的标杆公之于众。
这些作品正代表了他理想中的电影,而他自己只是擅长在电影里讲笑话而已,跟他真正所仰望的终究相去甚远。
对于普通影迷,哪位导演更伟大,只是各有所爱的选择题。固然会有影迷像伍迪·艾伦一样将伯格曼列在王座上;但也会有影迷更偏爱讽刺与谐趣,因而对伍迪·艾伦青睐有加。
而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作为标杆的同行自然会激起竞争意识,只是伍迪·艾伦从未在自己过去的作品中流露出想要超越谁的野心。
在电影《里夫金的电影节》中,伍迪·艾伦真实地袒露了的追求。他并不是没有野心,但他还是做了自己擅长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法做别的。
正如同伯格曼当年邀请他去法罗岛做客,伍迪·艾伦以没办法吃酸奶过活而婉拒了。但他绝不是不想见伯格曼,在别人看来有些拧巴和固执;但他其实是以退为进,告诉大家他并非没有靠电影名垂青史的理想,同时自认,他不是同样伟大的导演。
我们都知道,伍迪·艾伦注定会靠着电影名垂青史,他早就已经做到了。而这部《里夫金的电影节》只是老头“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自说自话。
观众当然需要伯格曼的电影,需要费里尼的马戏团,也需要新浪潮作品与好莱坞商业大作。我们所需要的电影类型与风格永远不会穷尽,更不会减少。所以,我们也会一直需要伍迪·艾伦的电影。他的电影总是那一类故事,但从不失趣味。
在《里夫金的电影节》里,男主人公有句台词说,“从政治观念上说,我们会有一个理想世界,但我们还是会有很多令人害怕的问题。”这也许是伍迪·艾伦对于往事再起风波的回应。
现实不会因为被理想化就停止制造新的问题,所以老伍迪一定会继续创作和拍片,继续为观众们提供绵里藏针的讽刺、情与爱的荒诞离奇,以及让人会心一笑的智慧。现实如此麻烦,但我们只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寿!
作者| 蓝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