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走走停停在线观看
正片

走走停停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红牛播放资源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脆皮青年吴迪(胡歌 饰),工作感情双双失意,沮丧返乡。吴迪“突袭”返乡的行为打破了一家人原本平静的生活,他不仅需要重新面对与家人的“亲密”相处,还要为自己的未来寻找更多的可能。在现实面前多番碰壁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与高中同学冯柳柳(高圆圆 饰)相遇,随后生活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
更多

最近更新

HD
HD
HD
HD
HD
HD
HD
正片
HD
正片
更多

热门推荐

HD
HD
正片
HD
HD
正片
HD
HD
雨后初晴
2024-08-04 02:35:46

有很多观众在问《走走停停》里面的BGM,今天想简单聊一下。

本片的配乐总监是高小阳老师,小阳是一个有趣的人,话不多,喜欢倾听,把大部分的情感都倾注在音乐上了。

电影《走走停停》作曲 高小阳

我们的想法很一致,希望这个片子的音乐能够不拘一格,即不受制于某一种风格,就像片子本身的气质比较自由一样,音乐也符合这种气质。小阳在创作本片音乐时聊到“我以蒙太奇段落为龙骨,使用了多种风格的音乐,复古摇滚,爵士大乐队,流行爵士钢琴加小号,古典钢琴,极简主义配乐等。风格带来的不同侧面,正像我作为创作者看到片中角色生活的各个侧面。我喜欢有观察角度的诠释方法,客观并真诚的表达出看到的感觉,并不用音乐做价值判断。”

纪录片蒙太奇段落的音乐是我们最早达成一致的,选取的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我们在初剪时贴的参考音乐其实是古尔德先生1981年演奏的版本,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古尔德喜欢演奏时哼唱,所以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古哼哼”,而这一段关于古尔德演奏的讨论其实也隐藏在戏中戏《似是故人来》中,李远和江美玲(吴母)正在讨论这个时,被吴双手里的收音杆打到了脸上。有趣的是,小阳在纪录片蒙太奇段落将《哥德堡变奏曲》的曲风变成了爵士风格,使其更为轻快诙谐。

纪录片蒙太奇段落(选自电影《走走停停》)

而变奏曲中的咏叹调(Aria)则用来表现吴迪想念母亲的时刻,这里还原了钢琴的演奏,巴赫的音乐复调性程度高,具有某种克制的美感和平衡感,同时还有一种神圣的信念感,演奏的难度很高,这里也感谢钢琴演奏沈通老师的精彩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

吴迪想念母亲段落(选自电影《走走停停》)

另一处有趣的古典音乐选用的是圣桑的《大象》(《动物狂欢节》),大家可以找找是用在哪儿。

在谈到影片的爵士乐时,小阳说“两段主要的爵士音乐都用在蒙太奇段落,本片的音乐需要演奏感和松弛感,这就需要乐手的个人技艺和情感表达。这两段一快一慢,一个大编制big band,一个是两人完成的钢琴加小号,这种风格的爵士乐带有美国战前工业时代的背景,所表达的跟我们如今在工业信息化腾飞时代下的困境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关于工业对人的异化的一种反叛。吴迪朦胧的爱情,不切实际的拍电影的愿望和行动,其实都是反消费主义的,在现代生活中格格不入的,但又具有个性和抗争的力量。”

除了爵士大乐队用作纪录片蒙太奇场面之外,这里提到的两人完成的钢琴和小号爵士乐《爱情幻想曲》(Philip Tyson)则用在了吴迪和冯柳柳的主题上,一段是多年未见后两人在河边散步聊天,一段是他们在卧室里“互诉衷肠”。河边的漫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彼此的试探和拉近,爵士乐的加入使得这里的气氛有些俏皮和愉悦。

河边散步段落(选自电影《走走停停》)

第二段在吴迪卧室的音乐,同样的旋律但用法不同,两人看似互诉衷肠,其实只是在对台词,小号的突然切断,使得音乐由主观变成了客观,呼应这种戛然而止的情愫,而小号的再次进入也配合着中断后的对话继续进行,暗示两人的关系会进一步拉近。

卧室畅谈段落(选自电影《走走停停》)

摇滚部分其实也是我很喜欢的地方,吴迪内心的激情被点燃,以及和大家组成草台班子拍电影部分的音乐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摇滚,小阳在这里“从音色,编曲,速度上都在找70-80年代的感觉, 因为复古摇滚从内涵上更接近生活,那个年代质朴,直接的创作出的音响效果放在现在泛娱乐的时代下更有一种‘真’的感觉,在这个层面上跟影片的表达是相吻合的。”

吴迪内心被点燃段落(选自电影《走走停停》)

而这两段摇滚乐最早的哼唱部分是比较清晰的,让人隐约听得出“You are Lucky , You are amazing ”以及“You got fortune”的字眼,但后来小阳不喜欢清晰的哼唱而把它们变成更模糊的表达,他觉得这样情绪反而更加自由和有趣。

拍摄戏中戏段落(选自电影《走走停停》)

影片被提及最多的是最后的几段音乐,其中堵车戏的音乐被很多人喜欢,小阳说到“片中的最后三段配乐是极简主义精神指导下的电影配乐,我是想用这种方式来点题的,极简主义作曲的特点是用极简的动机,和具有逻辑层次的变化来覆盖整个篇章,我甚至在看到走走停停这个片名的时候就有极简主义的思路出现,AABB这个结构充满让人推进想象的空间。”

堵车段落(选自电影《走走停停》)

堵车戏这一段主要是钢琴演奏,在主题重复几次之后,小阳又加入了长笛,使唏嘘感更加绵长悠扬。而最早的版本其实是没有加入长笛的,是另外一种感觉,现在上线版的《走走停停》电影原声专辑里保留的则是最早的版本,大家可以比较来听听。当然这也是我在本片中最喜欢的音乐之一。

小阳提到这次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戏剧化的,因此很多旋律是自然流动出来的,融合到影片当中,也形成了某种独特的气质,而这种气质会帮助影片更好地找到属于它的观众。

最后,聊聊大家谈的很多的《走走停停》的主题曲《我活着呐》(唐恬作词,彭飞作曲,郭一凡编曲,step.jad 依加演唱),很多人被唐恬老师的歌词深深打动,包括我自己。因为这首歌而走进影院的观众也不少。

彭飞老师最早就确定了主题曲R&B的曲风,在影片结束之后,一扫前面吴迪的孤独和落寞,变成了坦然和轻快的调子,和里面的歌词“失望里捡起自己,拍拍灰走走停停”相映成趣。这也是影片的基调。

最后,附上《走走停停》电影原声专辑:

QQ音乐:

网易云音乐:

海豚的欢歌
2024-07-31 09:26:26

继《爱情神话》的徐峥之后,上海男人胡歌也走上了“中年雅痞”路线。主打一个窝囊废形象,要钱没有,要才华有那么点才华。徐峥多少还小资——一套洋房的富裕气息,卷毛戴眼镜的胡歌露出嚣张的腿毛,那和街上驼背哈欠抠鼻屎的中年废柴也没什么两样。

你看演员表里有高圆圆,怕不是要演一出屌丝逆袭和女神终成眷属的故事?老套,太老套了。编剧压根就不给这机会。金靖是神来之笔的选角,她的脸一出现,就自带嘲讽和挖苦——“闭嘴”,无需声量,T恤上两个字明明白白,代表现在年轻人的普世态度。

没错,就是这份年轻(而颓废)的感觉,给《走走停停》注入了活力。字幕一拉开,Gold or Shit,怎么,国产片英文名还可以这么“晦涩”?细细一咂摸,那是莎士比亚的味道:To be, or not to be?十分符合胡歌演的才华少许的装逼中年。

这份自嘲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甚至和胡歌之前的形象截然相反。几个月前他还是《繁花》里富贵逼人、无所不能的“宝总”,这摇身一变就成了逃离北上广的废柴,主打一个啃老啃得理直气壮:只要我不尴尬,你们尴尬也拿我没办法。

在失败横行的年代,太需要理直气壮了。理直气壮地输,理直气壮地退,退回故乡是一种尴尬姿态,再也没有了出发时的志在必得,只有被亲友邻里上下打量的满盘皆输。

那个问题问得好哇,你是缺了机会,还是根本没有实力?扎心了老铁,我差点坐在电影院里被刺痛到。——我妈还是我爸一定说过类似的话,要是我仔细记录的话,我早就像根蔫菜败在荒郊野外,绝不会这么横躺家中,用脚趾勾起手机躺一下午。

正因被逼着“走”,要跑,要跑得比别人快,我们都失去了“停”的乐趣。有一年我一事无成待在家中,爸妈看我的眼色都变得势利太多,不禁让我怀疑,咱这是不是一种投资和回报的关系,我是不是该负点责?

后来我又滚出去闯荡了,一心要证明自己能闯个所以然来。你在此地无论如何都不会比过几十年积累财富和人脉的父母,要在他们心中证明你还是金子,那等于输在了起跑线。

人呐,看来看去都是个面子。胡歌街头和老同学相遇,还得说自己在GAP。GAP是个什么鬼,说破了就是失业赋闲人员。但是换一种角度它就显得那么勃勃生机,它让你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只要周围的人允许给你时间和空间。

但现实往往就是,别人不允许。你停下来了啊,你是不是不行了啊,一堆问号像锤子砸死你。贷款要还,孩子要养,上有老下有小,谈什么职业理想未来明天,家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已阿弥陀佛。

我不知道胡歌为啥接这戏,挺玄妙的——他一定过了一段类似的日子。人前再发光再闪亮,那闪亮终究短暂,一旦灯光暗下来,就是按下暂停键,对演员来说也过分残酷。

因此虽然对胡歌不太感冒的我,竟然意外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和他击掌相庆的冲动——哪怕他的川渝方言不那么标准,哪怕他的英俊还是影响了点窝囊到底的形象,但这份情感是接地气的,能够让人嗅到味道的。在《不虚此行》里拧巴至极的也是一个胡歌——但他似乎终于想明白了,咱不能这么拧巴下去,咱要先放过自己。

《走走停停》的剧本很妙。有人说是《爱情神话》的川渝版。我觉得可以比吧,也可以另外看。布列松说“电影的节奏是心跳”,喜剧的节奏,就是那要抖包袱和未抖包袱之间的呼吸,电影总比观众前一点,让你没预料到包袱原来这么掉。

金靖的节奏极好,露脸是个节奏,出手是个节奏,背有背的雄壮威武,胳膊有胳膊的斩钉截铁,当她在野芒演的父亲砸东西的那一瞬间爬上桌,四肢定住饭桌的稳固就像天经地义她拥有这样上桌的权利——对了,就是这种呼吸,你不笑对不起她的创意。

但也许有人质疑这创意,比如打开门时正好飞出的鞋子,说话时正好流下的血,有那么点“无厘头”可以看到让你笑的别有用心,但我感到是可爱的,可以接受。而对我来说最好笑的一段是一行人雄赳赳气昂昂去拍片,走出了披头士《Abbey Road》的磅礴气势——那既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自嘲,这部片独有的幽默气息正是从这里生发而来,胜过了许多我们早已能预料节奏的桥段。

无独有偶,关于古尔德《哥德堡变奏曲》的聊天,之后真的用上了《哥德堡变奏曲》。对小津安二郎的崇仰,最后也变成了戏中戏的再现。但奇妙的是,这些戏仿都生出了影片自己的味道,母亲去世后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是哀伤的,父亲扮演母亲的背影在小津式的镜头里出现也是哀伤的。但这份哀伤既有种可爱,也让人挂念原作的悠远隽永,戏仿却不造作,自然流露,是《走走停停》难得的节奏。

胡歌的母亲演得好啊,那样一个八九十年代明艳的女演员——如果你回头看她年轻时的照片,在这部戏里她说的台词都有种理所当然。她曾经美丽过,曾经绽放过,她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停下来了,某天在儿子的故事里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独自回味那淡淡的荣光和寂寥。

因此岳红演的母亲极有自己生命的影子。她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履历表里有两次金鸡奖的辉煌),但她又已被现在的观众淡忘,而她再次出现时,在这样一部小制作、两室一厅逼仄的空间里演一位老人——她的哀愁和骄傲都来得理所应当。

母子关系,在这部戏里稳住了中年废柴的内核。如果没有那样一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的母亲,这位儿子的失败就会油腻而造作。如果没有那样一位没什么期待也能无限包容的父亲,这位儿子的失败也会被逼到自尊爆发,重新回到北上广……

但奇妙的是,当这“失败”的一家看着电视里纪录自己真实的片段重新构成一个极尽嘲讽的故事时,他们竟然集体选择了原谅。甚至连气愤都没有,只是平静稍有不满地接受,摊开手心,又把过去放下。——而在一个要跑起来的人心中,这是无法想象的。

正因他们有自洽的生活逻辑,撤退、停留、躺下,都有了自己的节奏。被街头巷尾议论时他们不会要争个青红皂白,被电视台利用至此,他们也没有要求重新讲述的公道。连母亲的死都是那样淡淡的,淡淡地来了,淡淡地走了,他们平静地接受生活的任意变化,像小溪里的顽石,执着地守着柔软的水草。

你不可能不被这异样松弛的态度惊讶——但要在你打拼了几十年的人生中找到那样的松弛,难,还不是那么容易放下。多少人逃离北上广回到故乡面对了同样的挫败和彷徨,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进则退”?人生到底是不是该那样背着别人的期待而活,自己的期待又是什么?多少人都没有想通。

与其说《走走停停》是《爱情神话》的川渝版,不如说它是另一个普世撤退的故事。按摩椅是神来之笔啊,是母亲撤退到生活一角的秘密,是儿子继承之后终于理解的慰藉。8折、7折还是5折,又有什么所谓?我们期待那可能的桥段,售货员会在背后嘲讽他没有买——编剧还是没给这个机会。

老套,太老套了。她就想让我们躺在电影院的“按摩椅”上,好好地笑这么一百分钟。笑好了出门去,是汉子是窝囊废都没关系,今天无论如何都是美好的一天。

开灬吢の散呿
2024-07-25 22:19:45

看完《走走停停》,第一感受,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

没有大开大合的剧情,没有博人眼球的类型元素,没有贯穿到底的故事脉络。像是一杯温开水,看似平淡,却喝起来十分解渴。

从这部电影“允许一切发生,做勇敢快乐的人”主旨出发,看看“允许一切发生”意味着什么。

“返乡潮”频见的当下,吴迪,成为了无数波返乡潮中的一员。

要用一句话形容吴迪,他是一个擅长在人生艰难需要抉择的关键时刻,永远能一眼找出简单解的中年人。

工作上是有想法的,也有点小才华,原创段子被人抄袭,也并不是那么介意,女朋友和他分手,那就打个金杯车,送她走。

在北京,无亲无故也无工作后,不再折腾,杀回老家。

老家的工作不好找,父亲动用一切资源,谋到一个差事。他是了解自己的,应下不合适的工作也很难长久坚持,言辞拒绝这份父亲动用所有人脉关系得来的工作后,他没有什么选择,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从大城市落魄打工人回到老家,从找工作被拒到推辞父亲的指示,好像其中的每一个节拍,放在一个普通中年人的处境里,细细思考,都面临着复杂的挣扎与困境。

关于告别一个奋斗多年却一无所成的城市,关于面对大龄剩男再就业的不易,关于0成本制作电影的囊中羞涩,在影片中,这些挫折与不易没有被放大,吴迪只是如此自然拥抱这一切,凭借一种直觉和对自我的认知,在生活前进的波流寻找生命的指引,这有什么错呢。

作为一个成年人,允许一切发生的前提是允许自己是自己。

对吴迪和冯柳柳这对人物关系的描述,导演没有将二人的故事线处理成为,人到中年再遇初恋久别重逢的嵌套戏码,影片的描述一直处于点到为止、若即若离的状态。

冯柳柳拍纪录片的坚持启发了吴迪捡起摄像机,吴迪离开老家逐梦北京的过去,也点燃了冯柳柳去走向更大舞台的勇气与向往。

相逢的意义,是在漫漫人生里,曾短暂照亮过彼此。

在那段走走停停的马路,我们有着不一样的目的地,有幸相遇,常常交错。

遇见是缘分,不遇见也是。

允许一切发生,是接受命运的际遇里,相遇和分别都是人生的常态。

吴迪的母亲是全片中能量很强的一个人物,家庭主妇外壳包裹下,有着丰富深邃的内里。相较于父亲的苛责,母亲是包容吴迪“懒散无为”的一方,她以一种松弛戏谑的方式,表达着饱经岁月后对于人生的通透练达。

母亲的松弛,是带着与自身命运达成自洽和和解后的黑色幽默。

她内心仍然藏着未完成的梦,念念不忘的往事,对舞台的向往。

她没有拍过电影,但愿意配合儿子拍摄影片时的所有需求,没有演员的经验,但她说,在人生的这个舞台上,她演了一辈子。

吴迪给了母亲一个机会,这一次,她带上毕生的演技,成为了电影故事里的女主角。

配合吴迪电影拍摄的过程,是母亲与内心遥远而模糊的梦,一次具象化的抵达。

允许一切发生,是允许人生一边千疮百孔,一边又缝缝补补。

面对亲人的离开影片中对情绪的处理极其克制,几乎没有眼泪宣泄。

只是,吴迪完成了电影创作后,务实干起了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只是,妹妹决定离开家乡,勇敢尝试,把热爱变成工作。

只是,爸爸用一种最接近母亲的样子,深深得靠近了那个不被理解的妻子。

对于悲伤的宣泄如此容易。但在悲伤土壤里,向上生长,是背后多少次的崩溃,又需要多少次重振旗鼓才堆积起来的力量。

句句是思念,句句不提思念。

很想念你,所以要像你一样,生机勃勃的活。

人生里有光亮,就会有阴影。

允许一切发生,意味着也要允许最爱的人离开我们。

《走走停停》用真诚的笔触抚慰着每一个活在巨大痛苦和压力下的人。在走和停的间隙里,在对和错争执下,在上进和躺平的矛盾中,它娓娓道来:放轻松,你可以活在自己的时区里,走走停停。

温柔媚娘╰
2024-07-22 19:52:36

补充《走走停停》里的一些小彩蛋(包括文本和影像),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些大家已经发现了):

1. 片头开场第一个画面,导演借鉴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画作。如下图所示:

马克.罗斯科代表作之一

电影《走走停停》开场画面

2. 胡歌饰演的吴迪所穿的衣服暗藏了一些造型设计唐宁老师的巧思。如下图,吴迪的衣服上写的HUGE , 而HUGE拆开就是Hu Ge,Huge也是胡歌以前的英文名。

电影《走走停停》截图

片中,吴双的服装也很有特色,除了剧情需要的地方,其它每一件服装上的字也都暗藏了一些造型老师的想法。而吴母经常穿的是吴迪不穿的旧T恤。

3. 胡歌扮演的吴迪在北京合租的室友是由袁弘扮演的,而在现实世界中,他俩也曾是室友。

4. 片中,吴母和李远在演戏时聊到古尔德弹奏的《哥德堡变奏曲》(巴赫),而影片中有几段配乐用的就是《哥德堡变奏曲》。吴母谈到艺术团里只有自己才听得懂爵士乐,而《哥德堡变奏曲》在蒙太奇的一个段落中用的就是一个爵士的演绎版本。

5. 吴父和管友用电吹管吹奏的是《杜鹃圆舞曲》,而李远手机放的跳舞音乐也是《杜鹃圆舞曲》。

6. 片中扮演普通话“很地道”的女面试官是吕艳婷老师,她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儿童哪吒的配音演员。

7. 吴迪拍纪录片时摆上茶几的是一堆哲学书,其中有邓晓芒的《灵之舞》以及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吴迪引用的“人不应该为了生活而毁掉生活的目的”其实就来自叔本华。而《灵之舞》则谈论的是中西人格的表演性。

8. 影片采用了三种画幅,分别对应的是2.39:1的现实时空,16:9的纪录片画面,以及4:3的黑白电影戏中戏。其中戏中戏为了还原胶片电影年代,音效上也加了胶片放映机放映的底噪。本片在拍摄现场的摄影机浓度非常高:有拍戏中戏《似是故人来》的机器,有拍纪录片《回故乡的人》的机器,有拍影片《走走停停》的机器,还有拍Making of的机器,大家全都挤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

9. 吴家的小屋其实是分开在两个地方拍摄的,成都搭的棚景和内江搭的实景,内江天台的实景主要拍摄阳台的戏份,和阳台相连的吴迪吴双的卧室和饭厅都一比一复制了成都棚里的置景,不知道有没有观众可以看出来其中的微小差异。

10. 外景拍摄地内江现在还没有地铁和轻轨,但是,吴双有一句台词“我待会儿把你放到地铁站哈”,于是视效老师做了一条轻轨出来。

现实图片

电影《走走停停》截图

11 走走停停外景的拍摄地除了内江之外,还有自贡,所以在电影里面的城市名为“江贡市”(虚拟名),有一段吴迪和冯柳柳散步聊天的戏其实分别是在内江和自贡拍摄的。

内江西林大桥边

自贡水涯居

提醒:片尾最后有两个彩蛋,不要错过哈。

P.S. 关于影片的音乐在豆瓣另一篇文章《也谈<走走停停>的音乐》有聊到。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