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 » 【20240724】在线播放
亲!如【资源播放】-无法观看-或-非高清-请点击其它资源播放
例如:【无尽】无法播放可点击【闪电】
《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以美景、美食、文化、生活为原点出发,以真人秀的形式发掘各地风景、体验当地非遗项目、感受地方风土人情。一期一地一主题,用独特的城市符号向观众全面展示各地的文化魅力,强势筑牢“此生要去”的根基
更多

热门推荐

第10期加更
更新至202310..
已完结
已完结
已完结
已完结
全期完结
已完结
全期完结
卩s傲气贵族
2024-08-02 20:49:50

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 下面一直有一行小字 不知道有没有人有没有注意到 “真实地感受世界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 只注意了上面的大字 后面看宣传的片子 才发现了这句“真实地感受世界”

这个很妙 一开始你会以为这是一个传统的风景介绍节目 可是点开了 才发现 这个节目不仅仅是风景 还有人 人的情感和情绪 偶尔会让人共鸣

“感受世界” 如何感受?中心词是人

人来感受

感受世界 接纳自己 理解他人 感受这世界并非我所想象 感受自然 在广阔的世界中拥抱自己

我们总说 世界很大 我想去看看 可是总会因为各种理由没有去看 然后别人去看了 我们或羡慕或嫉妒

这个节目就像是看喜欢旅行的朋友发带定位的朋友圈

让我偶尔有一些感触 我也想去这里看看

但工作原因 我不能经常旅行 所以就把他们当作我的眼睛 毕竟 风景拍的还挺好看的

希望自己可以用心的感受这个世界

感知周围的一切

其实也会发现 这个世界 每天都会有不同 哪怕是家门口的那棵树 它一年四季也会有变化 哪怕你不去看他

用心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旅行方式和不同的人格 谁是对的 谁是错的 这很难界定 因为a喜欢b不一定喜欢 不喜欢 就代表这一定是错的吗?

就像这个节目 目前我看得很开心 听听他们聊天还能在中间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对我来说

它就是个好节目

暗夜星辰
2024-07-30 23:25:37

这首即兴创作的歌好温柔哦。歌词写得也很有诗意和韵律感,而且整首歌的歌词还全部押韵了。呜呜呜,陆虎把当下的场景和身边的人都写进去了,以后我每次听这首即兴创作的时候,都能会想起那片广阔的草原和那个美好的瞬间了。

节目还蛮治愈的,搞得我也想去草原旅行了啦!对了,虎子你快点写歌,把这首歌完整写下来,可以做这个综艺的插曲了哈哈哈。

成全の╄→背叛
2024-07-26 08:00:06

远处是巍峨的雪山,脚下是宽广无垠的草原,身边有好友有在弹吉他伴奏,冰冰很放松地在唱歌,声音清脆又悦耳。真的太治愈了。画面拍得好美啊,真的是宁静又美好。 话说没有比《旅行的意义》更适合这个轻松治愈的场景的歌了吧~冰冰的声音也好听~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去看世界的美景,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情,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浅忆流年
2024-07-22 16:22:13

已经很多年没看过央视的综艺了,出差期间住的酒店只能看卫视频道,随便切换频道的时候看到了一档正在播放新疆美景的叫《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的新综艺,又看了官方的简介,感觉这应该是深度型的趣味文旅类节目,甚至让我惊喜这难道是青春版的《正大综艺》?但结果看完新疆两集看完之后的感觉几乎是错愕和愤慨的,陈旧的创意、缺失的常识、偏移的视角、空洞的内容、爹味的说教、以及被无限放大的主持人......此生要去的江河山川就这样消失在一片嘈杂之后,于是恍然大悟,《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是这几位大主持人们此生想去的100个地方,而对于观众来说,这些地方此生要不要去、如何去,节目组和主持人们根本不在乎。

> 陈旧的话题:100个xxx,1000个xxx......

对于大众观众来说,这个名字可能很有噱头,但是有经验的策划人和创意人都知道,这种表达的形式已经是至少十年前的表达方式,各行各业都用一水,真的很老了。最简单的检验方式就是在百度上逐字输入“此生要去的”,大数据会给你答案。所以创意上毫无疑问是偷了懒了,这像是85年后左右的人做的创意,利用代际差炒了个冷饭。

另外,通过近几年走红的综艺和影视作品来看,「走量」已然不是获得观众青睐的方法了,像特种兵一样打卡100个地方倒不如像一个的当地人一样深入体验少数几个地方。比如《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只玩丝路上的四个国家;《我的阿勒泰》,只讲好一个阿勒泰故事。一味求多,不仅像是给观众开出了个空头支票,也容易让人觉得是走马观花,虚浮得很,味如嚼蜡。

其实现在已经初见端倪了,就新疆这一个地方这节目都没讲明白,一行人还马上惦记去三亚了。

补充一下,节目中很多呈现细节其实都表达出了节目组在刻意降低节目制作的难度。节目中大量采用了主持人手持移动设备的主观视角拍摄,这大幅降低了专业摄影团队拍摄素材的总量;节目大篇幅是主持人坐在车内、室内、草原上以静态形象出现,而非户外移动拍摄,这意味着使用更多的固定机位拍摄,pd跟拍难度再一次下降;制造说走就走的纯随机选址错觉,制造没时间准备的假象,大大降低了主持人、文案、编导的工作难度。

所以,从创意到执行,这个节目都在划水。

> 缺失的常识:旅行的松弛感 & 行者的利他心

查看了一些这个节目的资料,官方总在宣称这档旅行综艺主打「说走就走的松弛感」,满足压力大的年轻观众的内心向往,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节目通过安排几个主持人坐在草原上聊天、坐在饭桌前聊天、坐在小巴车里聊天来试图塑造如此一种的松弛感。

但一档旅行节目对「松弛感」的诠释如果只是旅行者坐着休息,琐事全由节目组包办,那实在也太消极、空洞和脱离实际了。反观《花少5》,参与旅行的几个人在旅行中经历了安排行程的焦虑、人际关系的冲突、突发危机的考验,静下来聊天的部分只是点缀,但是并不妨碍观众认为这档节目是难得一见的松弛综艺,甚至获得了白玉兰奖,和2024年春晚齐名。《花少5》获得如此高的赞誉是因为旅行中真正的「松弛感」来自于参与者全情投入的事前准备、面对变化的从容应对、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处、以及旅行过程中每一个人的成长。这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吧,这才是每一个真实的旅行者需要的,是靠唱的,而是靠做的。

另外,旅行综艺最大的魅力以及流量的密码是「利他性内容」,观众从中获得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想象和能够提升当下生活的满足感,它呈现的角度可以是:1)给粉丝看他们想看的偶像;2)专业精良的旅行目的地介绍和攻略;3)时尚内容参考,如穿搭、妆容、日用品等;4)情绪疏导以及心灵启发性内容分享;5)满足猎奇心理和冲突好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此生》在制作内容的时候显然是缺少利他心,没有思考观众的旅行需求,从而陷入了一种盲目的自嗨。

针对内容1),除了粉丝之外,大部分观众对于主持人最多只是路人,不反感也不热衷,年轻的观众甚至不认识这几个人,所以节目影响力只局限在粉丝内部,除非邀请艺人嘉宾才能弥补。针对内容2),这个节目不对旅行目的地做任何讲解,零讲解,主持人们显然是没有做过功课的,节目组后期也不加入解说性内容,仿佛在说「这边哪里好,自己去想!」。针对内容3),几个主持人的审美都很中年,没有参考价值。针对内容4),有意识在做,但是像是在硬做,没有事件作为引子,没有上下文,突入其来的说教和金句质量也不高,基本上只是某音水平,想看的话网上多得是。针对内容5),制造冲突是有技巧的,冲突产生的意义是在于冲突化解。本节目中节目组也炮制了主持人和节目组的矛盾,即主持人没能去到他们想体验的项目,但是这种冲突并不是良性的和有建设性的,反而是暴露出了主持人话语权过大和不作为,甚至让人感觉是在欺负节目组,颇有一种大明星欺负打工人的不适感,令人感到了情绪的内耗,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冲突制造。但如果硬要分析为什么要制造这种冲突,那么我觉得是主持人为了「虐粉」和「固粉」,让自己的粉丝看到自己失望痛苦的样子,从而引来一波粉丝安慰......真的很低级。

因此,除了粉丝之外的观众之所以感到无感,就是这个节目松弛到摆烂,松散到无为,任性到发指。

> 空洞的内容:如果事先一无所知,那就呈现发现的过程

「《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以美景、美食、文化、生活为原点出发,以真人秀的形式发掘各地风景、体验当地非遗项目、感受地方风土人情。一期一地一主题,用独特的城市符号向观众全面展示各地的文化魅力,强势筑牢“此生要去”的根基」。这是节目组给出的官方介绍,节目内容理应兑现。但是在节目中,这些东西都没有得到呈现。

看到一种说法是节目就是刻意保持一种主持人事先不了解目的地的状态。好的,勉强能理解,毕竟很难要求这些人成为100个城市的专家。那么,既然要保持事先不了解目的地的状态,那么就应该呈现发现目的地的过程,这样才符合节目的主旨,这种内容才有价值。但几个主持人就算是以「旅行者」的身份去发现、挖掘、分享目的地的过程也没有,令人不禁感慨,这年代主持人赚钱这么容易了么?

发现目的地的方式有几种:1)旅行中自行查询了解;2)亲身体验特色项目;3)和当地人交流;4)寻找专业人士讲解。

但这个节目什么都没做,只是短暂地航拍了一些新疆的风景,完全没有告诉观众「为什么库尔德宁、伊犁、赛里木湖此生要去」。要知道,新疆可从来不缺草原、湖泊、古城,那么为什么此生要去的新疆草原不是那拉提、喀拉峻、恰西、夏塔?湖泊为什么不是乌伦古湖?古城为什么不是喀什?所以,选中的地方的理由到底是什么?难道原因是「是节目组安排的」吗?难道是因为这是「主持人们想去」吗?既然是播出给观众看,那么是不是要给观众一个解释?

新疆第一集最后小尼说了一下库尔德宁是「全国最大的云杉林」、「云杉氧吧」、「来巩留,我氧你」,这就是有建设性的内容,是真正点题的内容,但是为什么在景区的时候不多说一些呢?为什么要在片尾部分拿着手机显查呢?为什么不提前做功课呢?为什么要放在如此无瓜紧要的环节来说?小尼要是再多说一些,相信也能造出类似撒贝宁推介赛里木湖的金句「赛里木湖你都没来过?白活了!」,那样不就更直接带火库尔德宁了吗?这样你尼格买提是不是也会有属于自己的金句被人反复引用?说不定还能当个旅游推广大使什么的,这不比你刷流量更有格局么?

因此,主持人在不做功课的情况下开启旅行已经让人诧异,而旅行过程中几个人也没有去发掘的动作,反而是说一套做一套,让这档旅行综艺脱离了他们自己设定的主题,观众不买单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 偏离的重点:主持人大过天,去哪里不重要

这个节目最吊诡的一点是,这个节目居然90%的篇幅都留给了主持人们,真正呈现目的地的部分只出现在片头和中年转场的过渡视频里,风景少得可怜,以至于这档节目都几乎变成了几个主持人展示个人才艺、聊自己的家常、做饭、自言自语的个人秀,名山大川的作用是给主持人们做配。所以不禁想问,《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这个节目做出来的真正初心是主持人带着观众看世界,还是让观众看主持人看世界?

例子1:赛里木湖。赛湖的总长大概只有5分钟,前一分钟是航拍,很好很美,但剩余部分是月亮姐姐在船上突然说感恩小尼,并高歌一曲《you raise me up》,镜头全给到月亮姐姐展示歌喉,然后赛里木湖的部分就结束了......对赛里木湖的介绍是零,是的,只字未提,一个字都没有,无论是口播还是后期,零......节目组的老师们啊,这可是赛里木湖啊,赛里木湖啊......

例子2:聚餐。无论是新疆第一集的聚餐,还是第二季的做饭,主题都是展现新疆美食。然而这个节目展示美食的手法是让观众看主持人吃饭,看主持人买菜,看主持人做饭,重点全在主持人,这个美食本身好在哪里、制作工艺如何、口味是什么样的都没说。

例子3:聊天。不对目的地做功课的结果就是主持人全程聊天,且聊的东西和目的地毫无关系。退一万步说,聊的内容如果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框架,也能凑合看,但是聊天的过程都是乱的,有的时候要深入一个话题了,某主持人就会自以为幽默地打断,如鲠在喉。为了能有的聊,一个一个切换话题让人也很出戏。比如新疆第二集饭桌聊天那段话题分别是:表扬陆虎 -> 做饭创新 -> 感谢母亲 -> 我家孩子真懂事 -> 出去看云 -> 晚年去哪里养老 -> 去大理 -> 大家爱家乡 -> 年轻健忘 。真诚发问,这点事非要不远万里上新疆聊么?你们找个炕头不就聊了?去了一趟新疆你们就这点感觉?观众为什么要听?

说回来还是主持人们的「我意识」太强了,已经完全忘记自己需要在节目状态里,忘记了自己要带着观众走。这个节目是要展示「各地的文化魅力」(节目组自己写的),而不是「主持人」。少一些私心,或许能有更大的收获,

> 要做的事:把自我置于目的地之后

1、开篇:可以继续保留目的地抽签环节(虽然没人相信没剧本吧)

2、多做准备:几个人要从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各自做功课:小尼要作为串讲人的身份挖掘和分享目的地的整体基本信息,节目本身就可以成立,而且粉丝和大众观众就都覆盖住了。月亮姐姐可以去挖掘一些与亲子和小朋友相关的内容,比如当地的儿歌童瑶,儿童友好、亲子可以体验的项目等,宝妈宝爸会收藏点赞。杨帆可以去发掘一些奇奇怪怪、趣味十足的目的地冷知识,网感传播的切片内容就有了。王冰冰可以去发掘一些拍照打卡点、当地服装之类的东西,小红书上会引发打卡。做到这些之后再插科打诨。(这样还能保持这几个人的文化人人设...)

3、减少聊天比重,梳理聊天主题和大纲:聊天不要太关注自己,要从目的地的特点进行以及能够给人的启发进行切入。比如新疆的聊天主题可以是「人生是旷野」,聊一聊自己在大自然中获得的美妙体验,解压、正能量、人生成长、心胸得到了开阔等等,去抚慰疲惫的现代人的内心,才会产生共鸣。

4、片尾:输出一份攻略。包含交通、路线、美食推荐、景点推荐、体验项目。

5、管住自己想表现自己的心。

-----------------------------------------------------------------------------------------------------------------------------

最后。

央视前记者柴静曾经写过一本叫做《看见》的自传曾经引发过讨论,业界和读者曾热议,作为一个记者只做到「看见」是否足够。对于这个《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的旅行节目中,几个主持人轻描淡写地「去了」,就说目的地是「此生要去」是否也足够呢?几位主持人们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聊了自己想说的话题,吃了自己想吃的东西,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他们的心情变好了,还那个问题,观众为什么要去呢?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