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戴假发的人 » 【正片】在线播放
亲!如【资源播放】-无法观看-或-非高清-请点击其它资源播放
例如:【无尽】无法播放可点击【闪电】
二十多年前,法考三度落榜的法律大专生孟中(黄晓明 饰),内心充满绝望。一个漆黑的雨夜,他将积压已久的苦闷与愤怒,发泄在一个醉酒乘客身上。时过境迁,孟中已成为名声在外的公益律师,在一次调查少女猥亵案的过程中,一名叫魏娴(王影璐 饰)的女孩唤醒了那个雨夜的记忆,而这一切的背后,他似乎不断听到那场噩梦的回音:我知道你的秘密……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
更多

最近更新

HD
正片
HD
正片
HD
HD
HD
HD
HD
更多

热门推荐

HD
HD中字
HD
HD
HD
HD中字
HD
HD
HD
HD
地平线的曙光
2024-11-23 11:48:00

2002年的一天,还算年轻的孟中走进一场面试,我们知道这位年轻人经过了四次法考终于通过,即将成为一名执业律师。面试者翻看简历,问出:我看你考了四次法考,那就说说你备考这几年是怎么过的吧?

镜头这此处切走,并没有让黄晓明饰演的孟中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其中有着太多隐情。

当镜头再次展开的时候,时间来到2020年。此时的孟中已经是一个微微秃顶的大律师,他成为了当年去面试的律所的合伙人,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成功“的气息,但却同时阴郁、低沉、毫无活力。他做着那些完全不赚钱的法律援助工作,为弱势的受害人伸冤发声,哪怕是得罪有钱人也无所畏惧,看起来孟中是一个充满正义感与信念感的法之守护者。

但是这样的孟中却又看起来不快乐。如果他真的是那样的一个好律师,那他应该为每天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并且自信满满。但他却在一个失眠的夜晚,从书架上翻出一本《罪与罚》,从里面找到一个夹藏了多年的纸条,上面写着一个让他无法入睡的地址——那是通向他内心深处最黑暗角落的地址。

其实在这里导演已经将他所有想表达的内容通过一本书的出镜全都告诉了观众。只是当下这个年代又有多少人读过或者愿意去读那样的一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书?《罪与罚》中的男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一个贫穷善良却同时阴郁孤僻的法律系大学生,这不就是孟中吗?孟中也有着几乎同样的故事。

原来在备考的那些年,孟中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与期待。他的父亲将所有家族振兴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放在他的考试上。孟中的考试成为了他唯一的出路。然而命运却没有让他好过,第一次法考只差了7分,心有不甘的孟中苦读一年,再战法考,第二次却差了25分。父亲的失望变成了一场撒酒疯的表演,在所有邻居面前咒骂这个儿子是个没用的东西。第三年的考试,孟中的成绩越差越远,差了80分。这一次父亲恨不得要将他打死,发现他在狭小逼仄的浴室里企图自杀后,还是无情的辱骂与抽打。这个时候父亲的愤怒无法掩盖,哪怕结果同样是孟中死掉,他也希望自己亲手打死这个没用的儿子。

孟中在备考的同时,为了不做一个“没用的东西“,只好去开夜班出租车。然而在一个雨夜,他载到了一个醉酒的乘客,乘客醉到说不出去哪里,孟中开车到江边,仍然询问不出目的地之后,把乘客赶下了车。那个醉汉也开始发疯,二人扭打在一起。孟中一脚将他踢下江堤,客人滚落之后栽倒在水中。随后孟中开车离开,却在不久后听到新闻,有人淹死在江中。

孟中自此开始了无尽的折磨,他认为自己杀了人,又不敢承认。而那个醉酒乘客的假发就躺在孟中的抽屉中,仿佛一个有形的诅咒,让他不得安生。此时第四次法考到来,心神不宁的孟中在考场上无法投入考试,狼狈不堪。然而命运却又捉弄人般的,偏偏这次法考他通过了!开心的父亲宴请亲朋好友,喝得酩酊大醉,随后离世。而孟中却记得,父亲死的那天是这一生最开心的一天。

孟中如在梦中。这传统老中的价值观已经将他框死在里面,丝毫动弹不得。他前半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要让父亲骄傲,获得父亲的认可。甚至最电影最后他安慰魏娴的时候也说了一句:你一直是他的骄傲。这是多少东亚小孩的悲哀生态?

说到魏娴。孟中自认为当年杀死的醉汉到底是谁,身份不明,孟中在医院太平间守夜人那里搞到了一个尸体生前的地址,也就是夹在《罪与罚》当中的那个地址。魏娴就是那个死者留下的女儿。孟中认为是自己做的事,导致了这个女孩现在的困境,一种赎罪的心态驱使下,孟中开始接近这个戴着粉红色假发的女孩儿。

20年前害死了一个戴假发的中年男人,20年后想补偿一个戴假发的年轻女孩儿。不知道这算是一个什么样的轮回。但可能这也正是导演想表达的社会现状:很多人还是被困在过去的困境中。年轻演员王影璐的表演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她将清冷淡定的外壳,与脆弱敏感的内质,无缝且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将魏娴这个角色立住了。

孟中的赎罪还没展开,却有人向他发出了威胁:我知道你那年杀了人。其实在电影的表象世界里。孟中还处理着一桩女孩儿被地产大佬性侵的案子,但是那条线在导演真正想拍的罪与罚这条线的对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最后谜底揭开,那个一直在暗处偷窥着孟中的人,原来一直就在他身边……

故事并不算复杂,但导演也没有让它走向一个正常平庸的方向,反而是将着力点完完全全放在了孟中这个主角的身上,他的成长与过往,他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那里的力量是整部影片中最重要的内核。黄晓明在这次的演出中,打破以往的帅男形象,自破自立,塑造了一个散发着黑暗气息的中年男性,这种选择的勇敢是非常令人佩服的。而他也成功的完成了这次转型的表演,演技方面的进步值得称赞。配合着导演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在一片混乱、阴暗、潮湿、诡异的氛围之下,孟中整体的神秘感,错位感,疏离感,甚至是脆弱感,都得以一一呈现。

故事最后也如《罪与罚》一般,孟中像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自首,坦白了曾经犯下的罪行。然而荒诞的是,《戴假发的人》在这里更进了一步,当所有过去都揭开,孟中的人生更像是命运的一个玩笑。这个故事里没有真正的黑与白,全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人性终究是无法画下一条明确的线,像是一场梦。

幽谷的清泉
2024-11-23 11:47:02

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我刚读完一本讲述人如何被过往所纠缠、控制的书,结果今天就看了《戴假发的人》这部电影,同样讲述了一个人到中年的公益律师,如何被90年代末一段往事所纠缠折磨的故事。

精神分析师认为,很多人们当下的问题和困境,病根其实都来自于遥远的过往。即使那些过往的创伤,早已被我们的记忆所遗忘、遮蔽,但那些过往的创伤,依然会在冥冥之中,操控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决定,让我们不断重复着错误,最后如同宿命一般,走向那早已被过往所决定了的未来。

在电影《戴假发的人》里,导演同样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双线叙事,展现出“过往”这个幽灵,如何在当下缠绕住男主角孟中,让他难以喘息。这种“过往”,并不仅仅指他曾经在一个雨夜犯下了他无法自我原谅的罪行,更是指他的出身、他的家庭、他所生活的那片混杂着无数失败者的小区。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这句中国的俗语,某种程度上,倒是与西方精神分析师的观点不谋而合,都认为“过往”决定了现在。当其他孩子都已经子承父业,进入工厂打工,孟中的父亲却坚持让只是大专学过法学的孟中,一再参加司法考试,因为他们孟家“有读书的基因”。

孟中的爷爷就是一个读书人,但因为某些孟中父亲不方便说的原因,他们家道中落,以至于孟中父亲成为了一名工人,年老后只能给街坊邻居修修鞋。但孟中父亲相信自己的儿子不应该继续当一个工人,他应该像他的祖父那样,成为一名读书人。

某种角度来说,孟中的父亲,同样是一个被“过往”所困住的人。他不甘心自己的家族就这样走向衰败,他想要恢复自己父亲读书人的荣光。于是,他把所有的压力都转向儿子,要求儿子一遍又一遍参加司法考试。直到孟中终于考过了司法考试,孟中的父亲在醉酒后,趴在孟中的肩膀上突然说出:爸爸,我好想你呀。

我非常喜欢导演在电影里,对90年代末孟中生活的那个小区的美术还原。逼仄、黯淡、脏乱、拥挤,却又有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我本身也是80年代出生的小镇青年,这部电影对那段过去时光的回忆,也唤起了我对当年那个时代的记忆。一边是周围有限的生存资源,另一边却是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想要冲出去,到外面的大城市看一看、瞧一瞧。当时我的内心,就像是电影里下雨之后,那路边肮脏积水之上,反射着的霓虹灯光芒。

在电影里有一段很漂亮的蒙太奇,是孟中成为了夜班出租车司机,他车上陆陆续续拉过的乘客。对我来说,这段蒙太奇构建出了一组90年代末中国大陆的众生相。里面有一脸疲惫、相对无言的中年夫妻,也有一堆浓妆艳抹的青年女性,还有不断与司机搭话、絮絮叨叨的年轻男子,以及在世纪末的跨年夜抢劫司机的犯罪团伙。导演用这些浮光掠影般的人物群像,唤起银幕外的观众,对于那个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代的回眸。

我总觉得,如果说过往会像症状一样折磨着一个人,那么,一个过往的时代,是否也会像症状一样,去折磨一个社会呢?我似乎在许多的影视作品里,都看到了90年代末,作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折磨着当下社会里的人们。这些人里,有的已经成为了社会精英,也有的依然默默无闻,但他们的当下都是被过往所深深塑造的。那些在过往里,为了今日的经济、地位和权力所牺牲、遗忘、遮蔽的事、物、人,最终都以一种幽灵一般的形式,重新被召回到了当下,不断叩问着当下的人们。

这种“过往”与“当下”的双线叙事,在电影里,还被导演巧妙转化成了两种不一样的画外音。一个画外音来自当下的孟中,他不断地审视着自己的生活,并为自己当下生活的成功寻找着一种能够自圆其说的合理性。比如他的努力、他父亲对他的教育、以及他祖父是个读书人。

但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画外音,来自孟中的发小赵四。他与孟中在同一个小区长大,是孟中的邻居。赵四在当下成为了一个失败者,身患绝症、儿子也嫌弃他没用。在即将走向死亡前,他的人生如同走马灯一般在眼前闪过,每一处细节都被放大。而在这些细节里,他注意到了自己的邻居孟中,那个在当下已经成为了成功者的人。对他来说,孟中是一个谜,为什么明明来自同一片厂区,他却能走向成功呢?于是,这个来自过往的失败者,以一种旁观者的画外音,同样在为观众讲述着孟中的故事。

除了赵四,还有王影璐所扮演的女主角魏娴,她也是一个来自孟中不愿回想的过去中的人。魏娴在对孟中讲述自己的过往时,总是半真半假,比如说她的父亲去美国继承大笔遗产,却淹死在了美国。但即使是这些虚构,却也同样折射出过往的一些真相。因为在90年代,出国发财正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美梦,《北京人在纽约》讲述的便是这样的故事。

孟中对于自己的过往,最后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他究竟杀没杀人?魏娴的父亲到底是不是那个戴假发的醉汉?但在电影的最后,导演通过镜头,告知了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只不过这个答案,观众能看见,孟中却无法看见。其实在现实里,很多案件本身是没有答案的,法律只能通过证据,去试图拼凑、还原一个答案。电影观众拥有一个上帝视角,能够通过闪回的方式,看见“历史”。但现实生活里,没人拥有上帝视角,那些过往的历史,只能存在于我们模糊的、自我欺骗的“记忆”之中。而记忆,从来不等于历史。

不过,至少在电影的最后,孟中用自己当下的行动,给予了小楠、魏娴这些更年轻一代的女孩们带来了温暖。在这些女孩长大后,这些温暖也同样会化作过往,影响并决定着她们的未来。我想,这便是孟中对自己过往的一种救赎吧。我们改变不了自己过往里的那些创伤、痛苦、折磨,却可以用自己当下的行动,去成为年轻孩子们心中,一个更美好的过往。

清风拂面梦中行
2024-11-23 11:39:39

这片玩了个有趣的误导,尤其开局的发展,让人误以为是某个我们司空见惯的悬疑犯罪类型。聊正题前,不妨先说说它的特点。

此类型中,主角常是人到中年的刑警、侦探或律政、传媒相关职业,其人经历人世沧桑,性格孤僻,感情生活失败或空白,并且必然藏着某个不为人道的阴暗秘密,多年来不但难以逃避,还常在噩梦中重访,被心理阴影塑造成怪诞模样。

主角对过去怀有歉疚遗憾,这份情绪对他如今的工作既是动力也成为阻力。为摆脱罪孽困扰,他一意孤行地承担起某个使命,这个使命不但艰险重重,而且是他本可以弃之不顾的。

影片往往夹杂一些饱含痛楚的内心戏,通过主角道义上高尚无畏的表现,来反衬其受往事困扰的煎熬,以及以此赎罪的执念。而且往往在案件了结、正义得张之际,他也得到内心救赎。

从好莱坞到日韩华语的罪案片,我们能找到许多例子,乃至本片导演董越之前那部《暴雪将至》也带有若干相似设定,可见他深入推敲过这一类型。《戴假发的人》开头似乎仍在这条传统的轨道上奔跑,但其实悄悄拐进了新的路径。

因为正如前述,此类片往往是往事为辅、当今为主的比重配置,而《戴假发的人》双线各自展开后,却奔向传统的反面。

当今时空的案件较有话题性,是一桩权贵侵犯未成年疑案。虽未正面展示案情,但影片将其令人发指的性质铺陈到位,令观众有巨大同情。而孟中(黄晓明)虽遭阻挠威胁殴打,狼狈不堪,却施展娴熟的职业手段,势如破竹拆解悬案。

他用谈判手段进入酒店房间勘察,从受害者家属处追踪到关键涉案人,并当面施压令其破防;他经验老道锁定关键证人,施展口舌取得多项关键证据。单看他的表现,一路顶住挫折直捣黄龙,构成令人情绪高涨的破案情节。

尤其孟中通过监控画面与网络查询,快刀斩乱麻地锁定疑犯,剪辑利落干脆,带有启示情绪的配乐,无需台词就令真相呼之欲出,构成全片最令人激赏的段落。

不过这条线就到此为止了,本可以进一步升腾情绪的警方调查、开庭审理、罪魁伏法等,竟然全在镜头外以留白交代。此举难免令观众后知后觉——原来到头来,小律师扳倒商界恶佬的以弱胜强,竟然主打一个举重若轻。董越导演刻意淡化邪不压正、以小搏大的商业爽片色彩,同时也反叛了套路,将叙事重心落回当年的案件。

伴随着一段段剖露内心的旁白,影片一路从孟中青少年时代追溯起因源头,全情投入法考屡次失利的惨痛现状,行尸走肉般承受着家庭与生计双重压力,在结束生命与求生欲望之间不断摇摆的精神状态,严丝合缝地编织出动机,最终在万事不利之夜酿成骇人的案件。此事不但造成他长达20年多年的梦魇,并在日后以更险恶的方式威胁着他。

这条线无论在剧情容量上的比重,还是情感层面的分量,都远超“替受害者伸张正义”的破案故事。并且片名《戴假发的人》对案件的浓缩,以及孟中的秃头造型构成的意涵呼应,也完全紧扣往事线索,是震撼灵魂、拷问良知的枢纽所在。

到了全片的高潮部分,更是完全在解决当年那事件的后遗震荡。凶险的追打,真相的倾泻,命悬一线的危机,痛哭流涕的告白,全因当年那一次冲动而起。甚至连孟中能否活着看到罪孽赎清,都在某刻成了问号。

此片彻底跳出“有创伤的专业人士以正义感自我救赎”的罪案片窠臼,比起追凶惩恶的犯罪片,更像是一种极致精神压力的释放体验。视觉效果上,穷尽手段将罪恶做了具象化。孟中瘦削的双颊和困兽般的眼神时常令人不寒而栗,猩红微光将他的脸勾勒出狰狞的线条,更加深了骇人效果。往事阴影以各种变体情节在梦中上演,他在惊声狂呼中醒来,双目翻白大汗淋漓,其状极其恐怖。

而更出色的是音效的运用,从孟中法考的几个段落可集中体现。文具跌落地面碰撞出心烦意乱的噪音,提醒“最后一分钟!”声如洪钟,简直如同绞刑架上的催命宣告,涂答题卡的摩擦声外化了巨大的精神焦虑,几乎每种声响都在代表某个官能即将失控的信号。几次打电话查成绩,话筒那头听不到的报数,以及父亲的逼问“过了吗?”“差几分?”,无需提高音量就重重敲击着心脏,经历过考试地狱的观众,更难免在这一刻被唤醒某种熟悉的恐慌。

决战黑夜里的追逐与打斗,全然没有动作片激情澎湃的配乐,取而代之的是一串凝重稠密的音符,仿佛某个古典悲剧正进入无可挽回的终局。孟中不顾安危地驾车冲向噩梦的源头,此时的他就像一只被拔掉塞子的压力锅,20多年积攒的精神压力,在这一刻化作最激烈的动作喷涌而出。

片尾打出了侵犯案件的宣判结果,但锒铛入狱的孟中之后命运如何,我们无从得知,再一次印证了本片的反叛特质,对于我们在两个小时的惊惧中深深关切的命运,它做出了意味深长的处理。

寂静夜空
2024-11-23 11:37:02

《戴假发的人》里复杂的社会性表达,还蛮出乎我意料的。

这部电影起初吸引人目光的,是黄晓明从未有过的形象。青年时期被父亲家暴、颓丧落魄又邋遢,中年时期暴瘦26斤、秃顶到不敢认,近乎是他的一次“破相”式演出。这个角色身为救助弱者的精英律师,而他背后却背负了陈年凶案,秘密被层层揭开的过程也是挺令人好奇的。

但越往下看,就越会发现它与《漫长的季节》及导演前作《暴雪将至》的共通性——披着犯罪片的外壳,却意不在此,实际上探讨的是特殊年代背景下,个体的“家庭阴影”与“出身问题”。

影片从90年代横贯至当下,围绕几起案件、分成双线叙事,展现了孟中的双面人生。

1999年,大专刚毕业的他还是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当时的头发也还茂密。家道中落、置身底层后,法考就成了他唯一改写命运的路径。他早上拼命复习,晚上兼职开夜班出租车养活自己。然而时运不济,加上父亲又打又骂,常常给他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一直没能考上,成绩更是一年比一年差。就这么蹉跎到了2002年。

十八年后的2020年,孟中已经成了有声望的公益律师,是当地有名的“大好人”。商界鱼龙混杂,上流阶层的非法勾当横行,肆意侵犯底层劳工的权益,甚至以慈善的幌子把魔爪伸向未成年女孩。孟中一直挺身而出,不接能赚大钱的案子,而是主动接下为民请命的司法援助。

但遇到戴假发的女孩魏娴后,他的人生开始转向。一则神秘信息的出现,更揭开他深藏多年,如噩梦般的过往:十八年前的雨夜,他曾为泄愤杀过一个陌生人。

就如开始提到的《暴雪将至》,董越没让这部新作成为一部“大多数悬疑片”,而是又一部拥有荒诞性与作者表达的电影。全程的重心,都放在塑造那些被时代裹挟、被社会压力压到喘不过气的小人物。偏灰暗的色调、纪实感的摄影,纪录下残破肮脏的现实处境,尤其1999-2002的年代戏细节,不仅反映出人物内心的迷茫无助,也象征当时社会环境的阴郁和压抑。

孟中是一个游走在黑白之间、无法轻易界定的灰色人物。他苦苦维持外表的体面与正常,帮助被性侵后还遭捂嘴的女童,帮助那些比曾经的他更卑微的普通人。但他的内心却已陷入癫狂——因一句“废物”,他在那个雨夜将陌生的乘客拖入水中,而自己也似落在水里的失足者,背负人命后心里压了块巨石,变得死气腾腾。

孟中不能仅仅只是被定义成一个“默默掩盖罪行后生活18年的犯罪者”而已。我们不断看到他在面对过去罪行时的挣扎和痛苦,随着往事揭开,他被无止境羞辱、被施加暴力的家庭环境,以及寒微的出身,才是电影真正要探讨的,关于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式出身”与整个社会对个体的影响能有多深。

有人说,一个底层出身的人,出身就是他的原罪。电影里的这些人就是如此,他们都困在名为“出身”的囚笼中,在阴影里长大后,戴着“假发”(装成另一种样子)生活。“假发”不只象征他隐藏的秘密,人性中的阴暗和罪恶,也象征社会期待对个体的压力。一旦戴上,就会戴一辈子。

出身是无从选择的,但考试确实能改变前程。孟中之所以拼尽全力,就是因为他相信人生的起点不决定终点,上岸的那天就是脱离家庭泥沼的日子。但最终,他还是无可避免地活成了自己最厌恶的那种人。因为在出身之外,笼罩在他头上的还有原生家庭的问题。

为什么他会如此易怒,在听到“废物”后把人推下河岸?这种攻击性就源于父亲长年累月、如定时炸弹般的打骂,给他内心带来的“应激机制”。父亲给他营造的这个家庭,像个精神病院:一边望子成龙,期待他一朝法考上岸后直接改命;一边又不停剥夺他的自信,肆意压制,令人窒息。孟中不自觉压抑了太多,终于发泄出来,也给自己带来了永久性的“一生弯腰赎罪”。

这也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寄生虫》里的话题:为什么富人更容易与人为善?因为在出身良好、环境正常的家庭,人更容易养成“自爱体质”。

与之相反,生活在缺爱的、窘迫的家庭里,甚至是像孟中这样待在一个极端不正常的家庭里,从小到大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挣扎,注定会影响一生。

那夜之后的这十八年,孟中都在“演”一个“圣人”,来为自己赎罪。当真相揭开时,他才意识到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自欺欺人,命运早已标好价码。

《戴假发的人》里,戴假发的不只有“被杀”的假发男,孟中、魏娴、父亲、赵四都是“戴假发的人”,而且他们人生的悲剧不是个例。出身、阶层、家庭环境,总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的性格产生影响,且无法逆转。每个人下意识做出的重大行为和选择,也都是对自己现实命运的暗中回应。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