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红牛播放资源1集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 [playlist:linkad target=_self src=https://www.bns120.cn&srcPlay=ji_c&name=夜幕低垂]
暂无简介
更多
最近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
灲袧漾ξω男人
2024-11-25 17:11:57
这片子看的我跌宕起伏的,非常非常有意思!
首先从人物设定上来看就是很有趣的:一个是基督学院的讲师,一个是马戏团的杂技演员,抛开她们,仅就这两种身份而言,已是极具矛盾冲突的。基督学院这种神学者身上不可叛逆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以及杂技演员——尤其在片中给我以某种中世纪神秘色彩感觉的——自由、漂泊、吉普赛式随遇而安的处世。
应该说这个片子和我原本想象的有很大不同。我原以为它会是那种宁静的,唯美的,缓缓道来的,就像许多这类片子试图营造的气氛。可你从一开始它的配乐就能体察到其中大提琴小提琴交错的起伏的暗流汹涌的情绪。
说到配乐,我得说它妙极了。把各种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像是另一种不以语言形式诉说的旁白,像是直接在这部电影所酝酿的倾倒在你心中的酒里勾兑。
不仅能带你进入到她们的内心,而且令人激动令人沉醉。
此外像前面说到的,神秘色彩,当Petra在Camille的窗下出现,以那样一种着装那样一种方式,简直就像彼得潘似的游侠。还有在她坐在树上偷窥Camille,或者是从她的房间里消失时,就是个精灵。以至于当camille幻想petra出现在她身后时,我都差点以为那是真的而不去计较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这种神秘的渲染也表现在画面上,印象尤其深刻的同样是petra在camille窗下等待时,用以交代时间的光影的移动,那扇窗和树,很直观,但又非常梦幻。
至于故事本身,它狡猾起来像个十足的阴谋家,可又比天使还善良。
在洗衣店,在房车,在牧师造访时,尴尬的气氛,petra带着的那丝狡竭或得意的笑,这个阴谋家!她在偷偷的计划着
可是camille局促的要求拿回衣服离开,以及她用一个荒谬的理由向牧师解释时,petra的沮丧和失神,又是那么纯真。
我觉得整部电影都充满了各种隐喻,在天空里翱翔,在两个杂技演员高空的结合式的表演映衬下做爱,复生(或者它原本就没有死去)的狗。也许不该称之为隐喻,而应该说,导演很巧妙的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这些东西,让每一个出现的场景和话语(比如说到末路狂花,没有“枪”的那段,当然也可能我想多了嘿嘿)都有其意义。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片子涉及到了关于上帝的问题。同性恋是否能为上帝所容忍,我不确定电影有没有给出它的态度,但是我们最后看到,Bob活过来了。也许就像里面的牧师所说,这种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祈祷。
祈祷祝福,还是祈求原谅。
哦还有一点,马丁的存在,在他发现自己女人的这种。。。之后的压抑的爆发和他的处理方式,包括他所说的那段有所指的话。
大概没什么比作为一名神学家的男人发现自己的女人竟然被另一个女人勾引走更可悲的了
不过他也提出了另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是不是说实话就足以代表坦诚而不是自私?
这是个开头和结尾相呼应的片子,再次给了我们一种美好的可能。当然camille背弃了很多,但我相信,她也仍然相信着上帝。
首先从人物设定上来看就是很有趣的:一个是基督学院的讲师,一个是马戏团的杂技演员,抛开她们,仅就这两种身份而言,已是极具矛盾冲突的。基督学院这种神学者身上不可叛逆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以及杂技演员——尤其在片中给我以某种中世纪神秘色彩感觉的——自由、漂泊、吉普赛式随遇而安的处世。
应该说这个片子和我原本想象的有很大不同。我原以为它会是那种宁静的,唯美的,缓缓道来的,就像许多这类片子试图营造的气氛。可你从一开始它的配乐就能体察到其中大提琴小提琴交错的起伏的暗流汹涌的情绪。
说到配乐,我得说它妙极了。把各种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像是另一种不以语言形式诉说的旁白,像是直接在这部电影所酝酿的倾倒在你心中的酒里勾兑。
不仅能带你进入到她们的内心,而且令人激动令人沉醉。
此外像前面说到的,神秘色彩,当Petra在Camille的窗下出现,以那样一种着装那样一种方式,简直就像彼得潘似的游侠。还有在她坐在树上偷窥Camille,或者是从她的房间里消失时,就是个精灵。以至于当camille幻想petra出现在她身后时,我都差点以为那是真的而不去计较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这种神秘的渲染也表现在画面上,印象尤其深刻的同样是petra在camille窗下等待时,用以交代时间的光影的移动,那扇窗和树,很直观,但又非常梦幻。
至于故事本身,它狡猾起来像个十足的阴谋家,可又比天使还善良。
在洗衣店,在房车,在牧师造访时,尴尬的气氛,petra带着的那丝狡竭或得意的笑,这个阴谋家!她在偷偷的计划着
可是camille局促的要求拿回衣服离开,以及她用一个荒谬的理由向牧师解释时,petra的沮丧和失神,又是那么纯真。
我觉得整部电影都充满了各种隐喻,在天空里翱翔,在两个杂技演员高空的结合式的表演映衬下做爱,复生(或者它原本就没有死去)的狗。也许不该称之为隐喻,而应该说,导演很巧妙的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这些东西,让每一个出现的场景和话语(比如说到末路狂花,没有“枪”的那段,当然也可能我想多了嘿嘿)都有其意义。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片子涉及到了关于上帝的问题。同性恋是否能为上帝所容忍,我不确定电影有没有给出它的态度,但是我们最后看到,Bob活过来了。也许就像里面的牧师所说,这种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祈祷。
祈祷祝福,还是祈求原谅。
哦还有一点,马丁的存在,在他发现自己女人的这种。。。之后的压抑的爆发和他的处理方式,包括他所说的那段有所指的话。
大概没什么比作为一名神学家的男人发现自己的女人竟然被另一个女人勾引走更可悲的了
不过他也提出了另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是不是说实话就足以代表坦诚而不是自私?
这是个开头和结尾相呼应的片子,再次给了我们一种美好的可能。当然camille背弃了很多,但我相信,她也仍然相信着上帝。
ヤ⒄依纞╄→伱
2024-11-25 17:11:46
电影名称源自伯格曼电影《芬妮与亚历山大》的结语:“当夜幕低垂之际,所有恶灵布满四周……”。编剧/导演是一位女性,我猜想她大约一定是一位同性恋。
一部作品,作者是男是女是无法掩盖的事情。涉及到微妙的同性恋作品,其作者是直是弯也一目了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百合向动漫画也有男性向女性向,而《圣母在上》和《blue》是男性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
女主角卡蜜儿是一位神学教师,相识三年的男友在同一学院教书。某一天,她钟爱的狗死掉了,她将其尸体放入了冰箱里。在洗衣店里她忍不住哭泣,一位女子派翠亚去安慰了她。这就是两位女主相遇的开始。
故事的设定非常有趣。卡蜜儿的个性温柔、严谨、脆弱,她有着一张善良而脆弱的美丽的脸,身份是神学的教师。讨论道德问题是她的功课。而派翠亚是一位黑人女子,马戏团的演员。黑色的紧身衣紧裹着她柔软匀称的身体,在灯影下表演着诱人的舞蹈,这是卡蜜儿第一次去找派翠亚拿回在洗衣店被拿错了的衣服时的场景。
派翠亚将卡蜜儿邀请到自己住的房车里,金箔和毛皮装饰着她的住所,流浪而艳丽,吉普赛女郎。圆底的奇妙酒杯盛着威士忌,在木桌子上轻轻晃动。派翠亚露骨地,直白地表达了对卡蜜儿的倾慕之情。
“我并非不爱马汀,只是和她在一起更好……”卡蜜儿对自己直言。在此之前,她的人生一成不变,灵魂微妙地束缚在她的躯体、她的日常里面。她有着同在神学院教书的男友,她继承父业献身宗教,她敬业而受到牧师的赏识。然而同样,她私底下喝樱桃酒,在牧师面前随意地(并非有意为之)谈起摇滚乐和性高潮的关系,她有着对于她的日常所并不贴切的部分,虽然被日常压抑,却依然停留在她的灵魂之中。这些东西被马戏团的波西米亚女郎所勾引起。
派翠亚像风一般,直率、热情、她穿缀满花纹和亮片露出整个背部的上衣,没穿内衣。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着装不穿内衣竟然有着如此魅力。这种魅力的名字并不是性感,而是自由。自由而寂寞的吉普赛女郎。
派翠亚爱卡蜜儿的慧黠善良与脆弱,她本能地被她吸引,在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为了再次相见她故意拿了卡蜜儿的衣服,且在自己的衣服袋子里留下来自己的名片。而卡蜜儿无由分辨地被派翠亚吸引,甚至说不出来这种吸引力来自何处,她的爱情是对自己既有生活的背叛,是对自己心灵的肯定,就好像影片开始的一样,女子在水中游着,却遇到了薄薄的一层冰。现在她开始叩击着冰层。先是因为死去的狗,继而是因为死去的狗而结识的女郎。
这女郎带她滑翔。虽然因此她扭伤了腿,却感觉很好。这女郎颠覆了她的观念。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舞有伤风化,不知羞耻,没有尊严。“尊严?有什么比和我心爱的人跳舞更加有尊严的事?”派翠亚说。卡蜜儿无法否定。她无法否定自己,虽然她是神学的教师,在面试时面对被提出同性恋的看法,即使明知正确答案,她仍然不禁为同性恋辩护。被派翠亚吸引,她微弱地抵抗着,试图从男友那里寻找新的东西。不过新的东西不在既有的生活里,而在派翠亚那里。她一方面被自己既有的想法束缚着,一方面却忍不住跑去找了派翠亚。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感情交锋。
“可是我为你深深着迷。”派翠亚直言相告,在卡蜜儿说,我们可以做普通朋友的时候。卡蜜儿的回答让我笑了,“没关系,我们是人,又不是动物。”
卡蜜儿天真地以为她可以抑制住她的情欲,以此来说服自己可以和派翠亚做朋友。她的话虽然绝妙,指向的论点却错了。
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是因为他们会因为灵魂相爱,而别于肉体。
马戏团不能在城市里久待。在卡蜜儿的男友提前回家,在空空的房子里发呆的时候,两个女郎亲密交谈,做爱。在毛皮与金箔装饰的车房里醒来,深红色的丝绒覆盖着她们。派翠亚抚摸着卡蜜儿的脸,倾诉爱意。她爱她的脆弱,爱她的慧黠,爱她眼底偶尔浮现的忧伤。而卡蜜儿甚至说不出来,她被派翠亚哪点吸引,对于她,派翠亚只是个流浪儿,然而她喜欢和她交谈,喜欢和她在一起。卡蜜儿直言相告,“我爱你”。
一成不变的古老城市和流动的马戏团,非常微妙,是传统的卡蜜儿决定一同离开,而不是自由的派翠亚为她留下来。
故事的许多情境饱含着隐喻,然而仅就拉片来说,也是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徐缓,故事饱满,音乐贴切,情境美好。尤其是几段床戏美丽得使人窒息。美丽的东西我觉得,在影响力上都接近诗,这个电影里的床戏美丽得像诗一样。
深红丝绒覆盖下的身体,缠绵与一对女郎的空中舞蹈的镜头交替。女性之间的爱与做爱密不可分,因为关乎灵魂。尽管我们有着平静的日常,有着并非不爱的男友,有着构成我们生活全部的自己的节奏与自己的步伐,我们仍然会在某时某刻,被强大的水流卷住带走,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过去。纵使抵抗也毫无意义。纵使你是基督教的教师也毫无意义,纵使你深信上帝,你也不能抗拒那股力量。或许那股力量就是上帝本人带给你的,呢?
世界,女性。在我的逻辑里,它们是一对反义词。灵魂,女性,这是一对近义词。世界,灵魂,很好,又一对反义词。神学与马戏团。男人与女人。牧师与吉卜赛女郎。爱情与生活。冰下畅游在水里的灵魂,尽管是薄冰。电影里的隐喻别去挖掘,诗也不能去挖掘。爱情也是。
两年前我看《蓝色大海》的时候,字幕翻译错了。真相是远桐对雾岛直言,“尽管你这么喜欢我,可是对我而言那个男人却更重要。”哪里也不能去了的她对还没有真切经历痛苦的雾岛说,“去东京吧。”
尽管是百合,这个故事噎住我的更多是关于青春的疼痛。在那个时候我单恋着一个人,对她的青涩的爱情与青春的疼痛糅杂在一起,使我好像被困在青色的麦田里,在没过头顶的高草里不断行走着,无边无际。
看这部电影的现在,我刚刚被埋葬了一段感情。其开始是有如在无边的荒原里行走被闪电击中了一样,命运的强大水流。我因此非常能理解一见钟情和这部电影。其结束呢,大概就像是不知不觉走到了悬崖边,自己还没弄清什么,就坠下去了。
现在我憎恨使我走到了这里的那个人。因为没法憎恨命运的强大水流。
当夜幕低垂之际,所有恶灵布满四周。是继续龟缩在自己的屋子里吗,即使你的生活已经出现了微微的龟裂,还是走出去呢,即使看不到出走之后的方向。鲁迅说,娜拉出走之后怎样?那将是一篇新小说的主题。等我知道了就告诉你们。只是夜幕低垂,而变动已经出现了,命运的水流将你卷住,现在是要出走,必须出走,只能这么做,没有别的选择。
即使坠崖之后,我被留在无边的孤独里。
跟着派翠亚离开之后的卡蜜儿,她的命运会怎样呢?她们能够长久地在一起吗?她们不会分手吗?观念、出身、教育差距如此巨大,只在灵魂的方向被牵系着,真的能抵挡得住日常的磨练吗?这些问题搁置不谈,只说一点。如果她们分开了,卡蜜儿还会回到她一直生活着的那个古老的城镇,去做她的神学教师吗?
——绝对不会。
命运降临在一个人身上,从内心到其生活,其日常,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瞬间发生。命运的这种降临,可以有许多种方式,以许多面貌。
在这些方式中,最为优雅而美丽的,无疑是点燃灵魂的爱情。
不过相对的(这与影片无关了),最为惨烈而流离的,同样是爱情。“因为我曾经爱过,却又失去。”派翠亚这样告诉卡蜜儿,在马戏团明天要离开这里,她们要分手之际。这句简短的台词,也给我了深深的震撼。
一部作品,作者是男是女是无法掩盖的事情。涉及到微妙的同性恋作品,其作者是直是弯也一目了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百合向动漫画也有男性向女性向,而《圣母在上》和《blue》是男性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
女主角卡蜜儿是一位神学教师,相识三年的男友在同一学院教书。某一天,她钟爱的狗死掉了,她将其尸体放入了冰箱里。在洗衣店里她忍不住哭泣,一位女子派翠亚去安慰了她。这就是两位女主相遇的开始。
故事的设定非常有趣。卡蜜儿的个性温柔、严谨、脆弱,她有着一张善良而脆弱的美丽的脸,身份是神学的教师。讨论道德问题是她的功课。而派翠亚是一位黑人女子,马戏团的演员。黑色的紧身衣紧裹着她柔软匀称的身体,在灯影下表演着诱人的舞蹈,这是卡蜜儿第一次去找派翠亚拿回在洗衣店被拿错了的衣服时的场景。
派翠亚将卡蜜儿邀请到自己住的房车里,金箔和毛皮装饰着她的住所,流浪而艳丽,吉普赛女郎。圆底的奇妙酒杯盛着威士忌,在木桌子上轻轻晃动。派翠亚露骨地,直白地表达了对卡蜜儿的倾慕之情。
“我并非不爱马汀,只是和她在一起更好……”卡蜜儿对自己直言。在此之前,她的人生一成不变,灵魂微妙地束缚在她的躯体、她的日常里面。她有着同在神学院教书的男友,她继承父业献身宗教,她敬业而受到牧师的赏识。然而同样,她私底下喝樱桃酒,在牧师面前随意地(并非有意为之)谈起摇滚乐和性高潮的关系,她有着对于她的日常所并不贴切的部分,虽然被日常压抑,却依然停留在她的灵魂之中。这些东西被马戏团的波西米亚女郎所勾引起。
派翠亚像风一般,直率、热情、她穿缀满花纹和亮片露出整个背部的上衣,没穿内衣。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着装不穿内衣竟然有着如此魅力。这种魅力的名字并不是性感,而是自由。自由而寂寞的吉普赛女郎。
派翠亚爱卡蜜儿的慧黠善良与脆弱,她本能地被她吸引,在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为了再次相见她故意拿了卡蜜儿的衣服,且在自己的衣服袋子里留下来自己的名片。而卡蜜儿无由分辨地被派翠亚吸引,甚至说不出来这种吸引力来自何处,她的爱情是对自己既有生活的背叛,是对自己心灵的肯定,就好像影片开始的一样,女子在水中游着,却遇到了薄薄的一层冰。现在她开始叩击着冰层。先是因为死去的狗,继而是因为死去的狗而结识的女郎。
这女郎带她滑翔。虽然因此她扭伤了腿,却感觉很好。这女郎颠覆了她的观念。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舞有伤风化,不知羞耻,没有尊严。“尊严?有什么比和我心爱的人跳舞更加有尊严的事?”派翠亚说。卡蜜儿无法否定。她无法否定自己,虽然她是神学的教师,在面试时面对被提出同性恋的看法,即使明知正确答案,她仍然不禁为同性恋辩护。被派翠亚吸引,她微弱地抵抗着,试图从男友那里寻找新的东西。不过新的东西不在既有的生活里,而在派翠亚那里。她一方面被自己既有的想法束缚着,一方面却忍不住跑去找了派翠亚。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感情交锋。
“可是我为你深深着迷。”派翠亚直言相告,在卡蜜儿说,我们可以做普通朋友的时候。卡蜜儿的回答让我笑了,“没关系,我们是人,又不是动物。”
卡蜜儿天真地以为她可以抑制住她的情欲,以此来说服自己可以和派翠亚做朋友。她的话虽然绝妙,指向的论点却错了。
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是因为他们会因为灵魂相爱,而别于肉体。
马戏团不能在城市里久待。在卡蜜儿的男友提前回家,在空空的房子里发呆的时候,两个女郎亲密交谈,做爱。在毛皮与金箔装饰的车房里醒来,深红色的丝绒覆盖着她们。派翠亚抚摸着卡蜜儿的脸,倾诉爱意。她爱她的脆弱,爱她的慧黠,爱她眼底偶尔浮现的忧伤。而卡蜜儿甚至说不出来,她被派翠亚哪点吸引,对于她,派翠亚只是个流浪儿,然而她喜欢和她交谈,喜欢和她在一起。卡蜜儿直言相告,“我爱你”。
一成不变的古老城市和流动的马戏团,非常微妙,是传统的卡蜜儿决定一同离开,而不是自由的派翠亚为她留下来。
故事的许多情境饱含着隐喻,然而仅就拉片来说,也是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徐缓,故事饱满,音乐贴切,情境美好。尤其是几段床戏美丽得使人窒息。美丽的东西我觉得,在影响力上都接近诗,这个电影里的床戏美丽得像诗一样。
深红丝绒覆盖下的身体,缠绵与一对女郎的空中舞蹈的镜头交替。女性之间的爱与做爱密不可分,因为关乎灵魂。尽管我们有着平静的日常,有着并非不爱的男友,有着构成我们生活全部的自己的节奏与自己的步伐,我们仍然会在某时某刻,被强大的水流卷住带走,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过去。纵使抵抗也毫无意义。纵使你是基督教的教师也毫无意义,纵使你深信上帝,你也不能抗拒那股力量。或许那股力量就是上帝本人带给你的,呢?
世界,女性。在我的逻辑里,它们是一对反义词。灵魂,女性,这是一对近义词。世界,灵魂,很好,又一对反义词。神学与马戏团。男人与女人。牧师与吉卜赛女郎。爱情与生活。冰下畅游在水里的灵魂,尽管是薄冰。电影里的隐喻别去挖掘,诗也不能去挖掘。爱情也是。
两年前我看《蓝色大海》的时候,字幕翻译错了。真相是远桐对雾岛直言,“尽管你这么喜欢我,可是对我而言那个男人却更重要。”哪里也不能去了的她对还没有真切经历痛苦的雾岛说,“去东京吧。”
尽管是百合,这个故事噎住我的更多是关于青春的疼痛。在那个时候我单恋着一个人,对她的青涩的爱情与青春的疼痛糅杂在一起,使我好像被困在青色的麦田里,在没过头顶的高草里不断行走着,无边无际。
看这部电影的现在,我刚刚被埋葬了一段感情。其开始是有如在无边的荒原里行走被闪电击中了一样,命运的强大水流。我因此非常能理解一见钟情和这部电影。其结束呢,大概就像是不知不觉走到了悬崖边,自己还没弄清什么,就坠下去了。
现在我憎恨使我走到了这里的那个人。因为没法憎恨命运的强大水流。
当夜幕低垂之际,所有恶灵布满四周。是继续龟缩在自己的屋子里吗,即使你的生活已经出现了微微的龟裂,还是走出去呢,即使看不到出走之后的方向。鲁迅说,娜拉出走之后怎样?那将是一篇新小说的主题。等我知道了就告诉你们。只是夜幕低垂,而变动已经出现了,命运的水流将你卷住,现在是要出走,必须出走,只能这么做,没有别的选择。
即使坠崖之后,我被留在无边的孤独里。
跟着派翠亚离开之后的卡蜜儿,她的命运会怎样呢?她们能够长久地在一起吗?她们不会分手吗?观念、出身、教育差距如此巨大,只在灵魂的方向被牵系着,真的能抵挡得住日常的磨练吗?这些问题搁置不谈,只说一点。如果她们分开了,卡蜜儿还会回到她一直生活着的那个古老的城镇,去做她的神学教师吗?
——绝对不会。
命运降临在一个人身上,从内心到其生活,其日常,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瞬间发生。命运的这种降临,可以有许多种方式,以许多面貌。
在这些方式中,最为优雅而美丽的,无疑是点燃灵魂的爱情。
不过相对的(这与影片无关了),最为惨烈而流离的,同样是爱情。“因为我曾经爱过,却又失去。”派翠亚这样告诉卡蜜儿,在马戏团明天要离开这里,她们要分手之际。这句简短的台词,也给我了深深的震撼。
海豚的欢歌
2024-11-25 17:10:00
一个赤裸的女人坠入水中,升腾的金色气泡包裹着她的全身,棕红色的发丝在水中游弋。她优美迷人,肌肤闪耀着月亮般朦胧柔美的光,她安详平静,仿佛婴儿睡在子宫里的舒适。突然另一个女人的手在轻轻的抚摸她。迷惑,寻找,惊醒。
这是女同志电影《夜幕低垂》的开头,一场春梦的完结,于是那个女人卡蜜尔开始了她在迷惑中的寻找,在寻找中惊醒,并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卡蜜尔是神学院的一名教师,过着平静毫无波澜的生活,她的男友马丁也是神学院的教师,他们已经订婚,并想一起在神学界发展。一日卡蜜儿在洗衣店偶遇马戏团演员派翠亚,两人拿错了衣服,后来卡蜜儿到马戏团换取衣服,并慢慢的被派翠亚那种神秘,自信,张扬着自由的美深深地吸引。派翠亚很喜欢卡蜜儿,主动地向她表达自己的感情,卡蜜儿虽然对她也有爱意但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她很难认同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同性之爱毕竟有所禁忌,同性恋是违反教义的,神不会救赎此罪。她开始进退两难。
一方面马丁给与卡蜜儿的是中规中矩的符合教义的平静生活,一方面派翠亚以她独有的魅力带给卡蜜儿一种自由,张扬的生活,她们一起乘上滑翔机,飞过落日余晖,飞越皎洁当空的圆月,浪漫而刺激。最终卡蜜儿也发现自己更喜欢和派翠亚在一起,于是她选择离开马丁,放弃神学院的职位,和派翠亚一同浪迹天涯。
同性恋作为一种违反传统道德伦理的禁忌之爱被大众所鄙视排斥,而本片则选择从宗教的角度来反映神学对于同性恋的歧视,以及对于人性的压抑,对于追求自由的束缚。片中出现的古板的牧师有着一种神学道义的象征,他不允许人们穿着略显性感的衣服或是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他以一种绝对威严的姿态注视着周围的人,时时刻刻的监督着他们。而卡蜜儿最终打破了这种束缚,在一场面试中她一直都回答得很好,但当问到同性恋问题时,她大胆的提出了自己对于同性恋的认同,冲破了神学的思想禁锢。
片中卡蜜儿的小狗一直处于一种隐藏的状态,仿佛一条暗暗的线最终收起了整部影片。片头小狗的死令卡蜜儿伤心痛哭,而片尾卡蜜儿在雪地里要埋葬小狗,自己却晕倒在雪地中,小狗竟奇迹般的复活,钻出雪地奔向远方,卡蜜儿也最终被救回。小狗的经历也象征了卡蜜儿的心路历程,摒弃了先前的生活,进而获得一次生命的重生,在雪的洗礼中,生命得到净化。
在拍摄卡蜜儿与派翠亚做爱的场景时,镜头闪回于红色的大床和马戏团两个女孩在高空秋千上的表演,两个女孩青春,充满活力,她们的动作舒展优美,象征了同性间爱情的美好。导演在拍摄中一直追求唯美的影像,奇异的马戏团场景,柔和的光照耀着女性的胴体,不是太过强烈,也不是幽幽的黑暗,隐喻同性之爱即使没有被大众接受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肮脏龌龊,它是同异性之间的爱恋一样美妙而值得赞美的。
月亮,始终都是女性的完美化身,而这是一场月亮似的爱情。
当夜幕低垂,月光播撒大地,驱散了布满四周的恶灵……
这是女同志电影《夜幕低垂》的开头,一场春梦的完结,于是那个女人卡蜜尔开始了她在迷惑中的寻找,在寻找中惊醒,并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卡蜜尔是神学院的一名教师,过着平静毫无波澜的生活,她的男友马丁也是神学院的教师,他们已经订婚,并想一起在神学界发展。一日卡蜜儿在洗衣店偶遇马戏团演员派翠亚,两人拿错了衣服,后来卡蜜儿到马戏团换取衣服,并慢慢的被派翠亚那种神秘,自信,张扬着自由的美深深地吸引。派翠亚很喜欢卡蜜儿,主动地向她表达自己的感情,卡蜜儿虽然对她也有爱意但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她很难认同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同性之爱毕竟有所禁忌,同性恋是违反教义的,神不会救赎此罪。她开始进退两难。
一方面马丁给与卡蜜儿的是中规中矩的符合教义的平静生活,一方面派翠亚以她独有的魅力带给卡蜜儿一种自由,张扬的生活,她们一起乘上滑翔机,飞过落日余晖,飞越皎洁当空的圆月,浪漫而刺激。最终卡蜜儿也发现自己更喜欢和派翠亚在一起,于是她选择离开马丁,放弃神学院的职位,和派翠亚一同浪迹天涯。
同性恋作为一种违反传统道德伦理的禁忌之爱被大众所鄙视排斥,而本片则选择从宗教的角度来反映神学对于同性恋的歧视,以及对于人性的压抑,对于追求自由的束缚。片中出现的古板的牧师有着一种神学道义的象征,他不允许人们穿着略显性感的衣服或是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他以一种绝对威严的姿态注视着周围的人,时时刻刻的监督着他们。而卡蜜儿最终打破了这种束缚,在一场面试中她一直都回答得很好,但当问到同性恋问题时,她大胆的提出了自己对于同性恋的认同,冲破了神学的思想禁锢。
片中卡蜜儿的小狗一直处于一种隐藏的状态,仿佛一条暗暗的线最终收起了整部影片。片头小狗的死令卡蜜儿伤心痛哭,而片尾卡蜜儿在雪地里要埋葬小狗,自己却晕倒在雪地中,小狗竟奇迹般的复活,钻出雪地奔向远方,卡蜜儿也最终被救回。小狗的经历也象征了卡蜜儿的心路历程,摒弃了先前的生活,进而获得一次生命的重生,在雪的洗礼中,生命得到净化。
在拍摄卡蜜儿与派翠亚做爱的场景时,镜头闪回于红色的大床和马戏团两个女孩在高空秋千上的表演,两个女孩青春,充满活力,她们的动作舒展优美,象征了同性间爱情的美好。导演在拍摄中一直追求唯美的影像,奇异的马戏团场景,柔和的光照耀着女性的胴体,不是太过强烈,也不是幽幽的黑暗,隐喻同性之爱即使没有被大众接受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肮脏龌龊,它是同异性之间的爱恋一样美妙而值得赞美的。
月亮,始终都是女性的完美化身,而这是一场月亮似的爱情。
当夜幕低垂,月光播撒大地,驱散了布满四周的恶灵……
梦境的彼岸
2024-11-25 17:07:55
“月已没,七星已落,
已是子夜时分,
时光逝又逝,
我仍独卧。”——[古希腊]萨福《夜》
即使是天使,为了爱也会犯下罪孽。在1954年的新西兰,发生了一起惨案。还在上高中的少女宝林娜•伊芳•帕克被指控为弑母罪,她和女友朱丽叶•玛丽安一起被判谋杀罪名成立,押往不同的监狱。由于两人都未成年,均于1959年予以假释,假释的条件是:两人终身不得见面。电影“梦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 1994)就是根据这一凶杀事件拍摄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并未像当时的社会评论一样指责少女们的罪过,而是以宝林娜的日记为情感线索,探寻了两位少女如何从挚交好友到恋人,又如何因为母亲的阻挠、社会的排挤变成了弑母的“罪孽天使”。两位少女的世界,总是回荡着意大利男高音马里奥• 兰扎悠扬的歌声,满眼是令人心神恬然的花草、飞鸟,还有代表纯洁的独角兽。面对平凡世界的不尽如人意,她们沉浸在梦幻的天堂中,牵着彼此的手,不愿离去。影片的结尾,宝林娜的母亲倒在了血泊中,而朱丽叶也登上了幻影中的巨轮,泪如雨下,无助地看着宝林娜。宝林娜满脸血渍,痛苦的嘶喊着,却终究无法让渡轮停止。影片用大量篇幅赞美爱情,也决非否认少女的过错,只是让人感叹那些无法厮守的遗憾。
说到女同性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女诗人萨福。“Lesbian”(女同性恋者)一词就源自于萨福居住的莱斯瓦斯岛(拉丁文: Lésvos),“Sapphic”(女同性恋的)更是来自于萨福的名字(Sapphô)。关于萨福的传说有很多,比如她用美貌逃过了死刑,她是个女同性恋者,她有很多男性情人,她为了爱情跳崖自尽。有人说,她与荷马在希腊文学史中占有相同的地位;拜伦说她是“火焰般炽热的萨福”;柏拉图说她是“第十位女缪斯”。不论哪个传说,哪种赞美,都埋藏着萨福笔下和生活中交织在一起的缠绵爱情,真挚而感伤的诗词咏叹。
此后的二千多年间,女人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不断出现在文学和电影中,这里包含着欺骗、挣扎和沉迷。唯一不曾改变的,她们的爱情总是带着足以毁灭特洛伊的欢愉和让人痛入深海的折磨。她们纠缠在世俗的偏见和阻隔中,寻找着美丽而忧伤的爱情。
加拿大女导演的“夜幕低垂”(When Night Is Falling 1995)便是反映女人间同性爱情的佳作。
大部分人的生活依靠爱来维系平衡,这种爱也许来自爱人、亲人、朋友或者宠物。他们就像空气,支撑起一个港湾,保护着我们不受攻击与伤害,而我们往往对此毫无察觉。直到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它。卡蜜尔•贝克是神学院的一名老师,她比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简单、保守,从不冒任何风险,连与男友保持的婚前性行为都要被牧师提出质疑。她甚至从未考虑过生活到底应该怎样过,只是自然而然的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致力于研究神学。突然有一天,她的爱犬鲍勃莫名的死去了,卡蜜尔的生活因此失去了平衡,就像一个龟裂的墙壁,一点点把最深处的痛苦剥离出来。她从不知道自己如此爱鲍勃,甚至比爱其他人都深,这个感悟让她坐在洗衣店里泣不成声。
卡蜜尔的哭泣引来在一旁的派翠亚•佐夫的注意,她忍不住走上去安慰卡蜜尔。每当回想她们的第一次相遇,派翠亚总说,卡蜜尔那天看上去有点憔悴,柔媚的脸庞带着种易碎的美丽,让人神魂颠倒。身为魔术师的派翠亚动了点小手腕就闯入了卡蜜尔的生活,并用她的“魔法”改变了卡蜜尔眼前的世界。
卡蜜尔偷偷试穿设计大胆的衣服(这显然不太符合神学院老师的标准),跟着派翠亚乘着滑翔翼冒险,被派翠亚热烈、执著的告白撩动得不知所措。她本能的反抗着这些让她心跳加速的事情,抵抗这个女人的温柔与疯狂,甚至用伤害来对抗纯真的爱情。她一次次赶走派翠亚,却又忍不住回到派翠亚那个制造神奇的马戏团。夜晚,坐在派翠亚装饰得如星空一般的房车,体味她从未感受过的生活。她开始“叛逆”,试图通过不同寻常的激情从男友马汀身上得到满足,证明自己只是想要改变,并非是爱上了女人。面对马汀的深情款款和神学院牧师的侧目,卡蜜尔就像陷入了冰冻的河水中,挣扎着却无法浮出水面。被深深的无助与对爱情的渴求勒得无法呼吸。
曾有人这样问过:“有时候当我们遇上某人,突然之间,你会感觉好像一见如故。为什么呢?和面相有关?又或是前世有缘?如果遇上那么个人或者就在你附近,只需一瞥,你们就能心意相通。你们相信这种事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笑着摇摇头,认为这是古老童话或者浪漫电影中才有的假设。正如卡蜜尔一样,在她生命的大半时间内,她都和别人一样,接受社会复杂、混乱,甚至有些肮脏的现实,学会保护自己,不再像个小女孩一样喜欢马戏表演,不再追求短暂而不切实际的美景。派翠亚的出现让她的生活从坚持的平地一下子悬到了半空中,就像在表演空中飞人,体验恐惧中的甜蜜,把安全和信条抛诸脑后的自由与释怀。就像卡蜜尔向神父告解的那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把她脱离生活的轨道,她见过了天空的辽阔就无法再在陆地上爬行,她忽然发现自己有一双翅膀可以用来飞翔。这力量大得让她无法张开眼睛看到曾经深信不疑的神,因为她心中装满了爱人的样子,到处都是派翠亚的笑容。
“你迷人的笑声我一听到
心就在胸中怦怦跳动,
我只要看你一眼
就说不出一句话。
我的舌头像断了,一股热火
立即在我周身流窜,
我的眼睛再也看不见,
我的耳朵也在轰鸣。”——《在我看来那人有如天神》
当得知实情的马汀疯狂的敲砸派翠亚的房车时,她只能默默忍受,背着这个沉重的壳继续前行。她们并非沉浸在爱情的童话中,她们为未来担忧,承受旁人的指责。考虑是否要放弃,防止更多的人为此受到伤害。她们和任何一对情侣一样,无法预知将来,无法知道是否会和对方白头到老。但爱情让她们愿意冒险,不愿意为了不可知的事情拼命问个究竟。
不是说马汀无法给卡蜜尔足够的爱和呵护,而是爱情从来都不应该是一方情愿的无私奉献,就像单翼的鸟儿无法飞翔一样。在电影“四角关系” (Imagine Me and You)中,蕾切尔痛苦地向深爱自己的丈夫告白:“我觉得自己疯狂了,我为某人痴狂,但那个人却不是你。”这总是最让人无奈和痛楚的结局。问题不在于她们是否爱上了女人,而在于她们爱上了别人。
在故事的最后一章,派翠亚即将坐上开往纽约的汽车离开加拿大。卡蜜尔在埋葬爱犬鲍勃的时候醉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她的一生所爱离她而去,她躺在雪地中沉入梦中冰冷的河水。只有派翠亚才是温暖的她的一轮月光,不是普照万物的太阳,而是温柔、低回的月光,如影随形,伴着她到天涯海角。
鲍勃在影片的最后从雪地里复活,抖抖身上的毛,快乐地跑掉,那神情就像要去追逐幸福一样。这种超现实的手法也暗示了卡蜜尔再一次迎来了生命中的最爱,开始了新生。曾经的死亡变成了她的开始,曾经冰冻的河水被春日的微风轻轻化开。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已是子夜时分,
时光逝又逝,
我仍独卧。”——[古希腊]萨福《夜》
即使是天使,为了爱也会犯下罪孽。在1954年的新西兰,发生了一起惨案。还在上高中的少女宝林娜•伊芳•帕克被指控为弑母罪,她和女友朱丽叶•玛丽安一起被判谋杀罪名成立,押往不同的监狱。由于两人都未成年,均于1959年予以假释,假释的条件是:两人终身不得见面。电影“梦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 1994)就是根据这一凶杀事件拍摄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并未像当时的社会评论一样指责少女们的罪过,而是以宝林娜的日记为情感线索,探寻了两位少女如何从挚交好友到恋人,又如何因为母亲的阻挠、社会的排挤变成了弑母的“罪孽天使”。两位少女的世界,总是回荡着意大利男高音马里奥• 兰扎悠扬的歌声,满眼是令人心神恬然的花草、飞鸟,还有代表纯洁的独角兽。面对平凡世界的不尽如人意,她们沉浸在梦幻的天堂中,牵着彼此的手,不愿离去。影片的结尾,宝林娜的母亲倒在了血泊中,而朱丽叶也登上了幻影中的巨轮,泪如雨下,无助地看着宝林娜。宝林娜满脸血渍,痛苦的嘶喊着,却终究无法让渡轮停止。影片用大量篇幅赞美爱情,也决非否认少女的过错,只是让人感叹那些无法厮守的遗憾。
说到女同性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女诗人萨福。“Lesbian”(女同性恋者)一词就源自于萨福居住的莱斯瓦斯岛(拉丁文: Lésvos),“Sapphic”(女同性恋的)更是来自于萨福的名字(Sapphô)。关于萨福的传说有很多,比如她用美貌逃过了死刑,她是个女同性恋者,她有很多男性情人,她为了爱情跳崖自尽。有人说,她与荷马在希腊文学史中占有相同的地位;拜伦说她是“火焰般炽热的萨福”;柏拉图说她是“第十位女缪斯”。不论哪个传说,哪种赞美,都埋藏着萨福笔下和生活中交织在一起的缠绵爱情,真挚而感伤的诗词咏叹。
此后的二千多年间,女人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不断出现在文学和电影中,这里包含着欺骗、挣扎和沉迷。唯一不曾改变的,她们的爱情总是带着足以毁灭特洛伊的欢愉和让人痛入深海的折磨。她们纠缠在世俗的偏见和阻隔中,寻找着美丽而忧伤的爱情。
加拿大女导演的“夜幕低垂”(When Night Is Falling 1995)便是反映女人间同性爱情的佳作。
大部分人的生活依靠爱来维系平衡,这种爱也许来自爱人、亲人、朋友或者宠物。他们就像空气,支撑起一个港湾,保护着我们不受攻击与伤害,而我们往往对此毫无察觉。直到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它。卡蜜尔•贝克是神学院的一名老师,她比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简单、保守,从不冒任何风险,连与男友保持的婚前性行为都要被牧师提出质疑。她甚至从未考虑过生活到底应该怎样过,只是自然而然的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致力于研究神学。突然有一天,她的爱犬鲍勃莫名的死去了,卡蜜尔的生活因此失去了平衡,就像一个龟裂的墙壁,一点点把最深处的痛苦剥离出来。她从不知道自己如此爱鲍勃,甚至比爱其他人都深,这个感悟让她坐在洗衣店里泣不成声。
卡蜜尔的哭泣引来在一旁的派翠亚•佐夫的注意,她忍不住走上去安慰卡蜜尔。每当回想她们的第一次相遇,派翠亚总说,卡蜜尔那天看上去有点憔悴,柔媚的脸庞带着种易碎的美丽,让人神魂颠倒。身为魔术师的派翠亚动了点小手腕就闯入了卡蜜尔的生活,并用她的“魔法”改变了卡蜜尔眼前的世界。
卡蜜尔偷偷试穿设计大胆的衣服(这显然不太符合神学院老师的标准),跟着派翠亚乘着滑翔翼冒险,被派翠亚热烈、执著的告白撩动得不知所措。她本能的反抗着这些让她心跳加速的事情,抵抗这个女人的温柔与疯狂,甚至用伤害来对抗纯真的爱情。她一次次赶走派翠亚,却又忍不住回到派翠亚那个制造神奇的马戏团。夜晚,坐在派翠亚装饰得如星空一般的房车,体味她从未感受过的生活。她开始“叛逆”,试图通过不同寻常的激情从男友马汀身上得到满足,证明自己只是想要改变,并非是爱上了女人。面对马汀的深情款款和神学院牧师的侧目,卡蜜尔就像陷入了冰冻的河水中,挣扎着却无法浮出水面。被深深的无助与对爱情的渴求勒得无法呼吸。
曾有人这样问过:“有时候当我们遇上某人,突然之间,你会感觉好像一见如故。为什么呢?和面相有关?又或是前世有缘?如果遇上那么个人或者就在你附近,只需一瞥,你们就能心意相通。你们相信这种事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笑着摇摇头,认为这是古老童话或者浪漫电影中才有的假设。正如卡蜜尔一样,在她生命的大半时间内,她都和别人一样,接受社会复杂、混乱,甚至有些肮脏的现实,学会保护自己,不再像个小女孩一样喜欢马戏表演,不再追求短暂而不切实际的美景。派翠亚的出现让她的生活从坚持的平地一下子悬到了半空中,就像在表演空中飞人,体验恐惧中的甜蜜,把安全和信条抛诸脑后的自由与释怀。就像卡蜜尔向神父告解的那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把她脱离生活的轨道,她见过了天空的辽阔就无法再在陆地上爬行,她忽然发现自己有一双翅膀可以用来飞翔。这力量大得让她无法张开眼睛看到曾经深信不疑的神,因为她心中装满了爱人的样子,到处都是派翠亚的笑容。
“你迷人的笑声我一听到
心就在胸中怦怦跳动,
我只要看你一眼
就说不出一句话。
我的舌头像断了,一股热火
立即在我周身流窜,
我的眼睛再也看不见,
我的耳朵也在轰鸣。”——《在我看来那人有如天神》
当得知实情的马汀疯狂的敲砸派翠亚的房车时,她只能默默忍受,背着这个沉重的壳继续前行。她们并非沉浸在爱情的童话中,她们为未来担忧,承受旁人的指责。考虑是否要放弃,防止更多的人为此受到伤害。她们和任何一对情侣一样,无法预知将来,无法知道是否会和对方白头到老。但爱情让她们愿意冒险,不愿意为了不可知的事情拼命问个究竟。
不是说马汀无法给卡蜜尔足够的爱和呵护,而是爱情从来都不应该是一方情愿的无私奉献,就像单翼的鸟儿无法飞翔一样。在电影“四角关系” (Imagine Me and You)中,蕾切尔痛苦地向深爱自己的丈夫告白:“我觉得自己疯狂了,我为某人痴狂,但那个人却不是你。”这总是最让人无奈和痛楚的结局。问题不在于她们是否爱上了女人,而在于她们爱上了别人。
在故事的最后一章,派翠亚即将坐上开往纽约的汽车离开加拿大。卡蜜尔在埋葬爱犬鲍勃的时候醉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她的一生所爱离她而去,她躺在雪地中沉入梦中冰冷的河水。只有派翠亚才是温暖的她的一轮月光,不是普照万物的太阳,而是温柔、低回的月光,如影随形,伴着她到天涯海角。
鲍勃在影片的最后从雪地里复活,抖抖身上的毛,快乐地跑掉,那神情就像要去追逐幸福一样。这种超现实的手法也暗示了卡蜜尔再一次迎来了生命中的最爱,开始了新生。曾经的死亡变成了她的开始,曾经冰冻的河水被春日的微风轻轻化开。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