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aylist:linkad target=_self src=https://www.bns120.cn&srcPlay=ji_c&name=甜豌豆]
最近更新
热门推荐
从前有户人家的儿子只想娶到一个真正的公主,而相亲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冒牌货,就在一天夜里有一个自称公主的美丽少女到他家里借宿一晚,男孩的母亲在床上放了一颗豌豆并在上面铺了20层的床垫来测试女孩是不是公主。第二天清早母亲问少女昨晚睡觉感觉怎么样,女孩说床下面有个东西硌的难受没有睡好,能够感受到豌豆的一定是最身娇肉嫩的公主,最终两人结婚了。安徒生把这个故事写做《豌豆公主》。
也难怪红楼梦里会说女人是水做的。对世上大多数人而言,女子娇弱、可人,总会站在需要被保护的位置上,可偏偏这个世界有许多污秽在侵蚀着我们所以为的美好画面。
●韩国电影《追击者》,以2004年被称为韩国头号连环杀人狂的“柳永哲案件”为蓝本改编,叙述了杀人者在熟视无睹事不关己的警察和无良民众之中的逍遥法外。
●2018年11月12日晚,谭余敏曾约王同学11月13日一起在杭州城西银泰吃饭,而当天,谭余敏微信、电话均没有回应,确认失联,后发现死亡,2019年7月26日,被告人熊志城因故意杀人、强制猥亵熊志城以被判处死刑,凶手称杀人动机为欠债厌世,想要拖个垫背。
●以及24日的 ##和27日的## ,还有《嘉年华》。
也许幼时、上学、职场、婚姻,或许每个女性的一生,都曾经危机四伏。
而好故事的价值,也正是在于我们要从幻想的世界中去找到现实里缺少的那点光彩,比如勇气、比如快意、比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比如看着一个受人欺负的弱者反杀成功,即使有些充满血腥,也让人觉得如评价昆丁一样“虽然是一部R级片,却将暴力美学演绎到了极致。”今天《甜豌豆》的故事便是如此——它让我试图把我能想到的暴力电影情节回想了个遍,调动视角感官这种事,欧美人的确比我们要擅长。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少女刚刚从舞会退场,在黑暗的巷道里与一个“强壮如橄榄球手”的男人相遇,猛兽与少女,总会联想出很多少儿不宜的画面,可紧接着就是攻守一转,少女风情摇晃间用从饭桌间顺出的小刀割下了男人的“那玩意”。锋利、简洁、干脆,与昆丁风格如出一辙,人人都爱《杀死比尔》,我反倒觉得有近似《无耻混蛋》 里的老板娘索莎娜的味道,红裙配鲜血,暴力犯栽在了少女手里,开篇便是剧情爆发犹如引起一场颅内高潮。
一个少女从被害者变成一个凌厉的杀手,这种身份上转变很容易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痛快,当然,如此行事,必定也表明少女瑞安侬的过往神秘。后文也如数交代了她习惯在夜间出没的缘由,黄秋生出演过一部老港片《的士判官》,其因老婆难产被司机拒载死亡而开始复仇那些拒绝载客的的士,而瑞安侬同样有着自己的独特猎物——那些出入在酒吧、饭店、宾馆、红灯区附近试图侵犯女性的恶心男人们,她徘徊在这些地方做着收割混蛋的“义举”。
瑞安侬并不算是一个正经意义上的好人,敏感、富有占有欲、善于掩饰,杀人的欲望与她自我承认的色情欲望恐怕也占着同样高的程度。可即便如此,你不得不承认,她在做一件让许多人大呼过瘾的人,我们通常都爱称这种活在幻想中,行走于法律边缘用个人力量替弱者讨回公道的人为——侠。
她就犹如一位黑化版的女性蝙蝠侠,同样适配那一句台词: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 . 要么作为英雄而死,要么苟活到目睹自己被逼成恶棍。
哦,或许叫她女版死侍更靠谱,吐槽上瘾,癖好古怪。
其实,我们挺爱为正义的杀人犯翻案的,因为当自我的怨气和不公无法得到发泄和解脱时,定然也希望有这么一个逆行的英雄来主持主义,他并不需要完美,甚至如瑞安侬一样,也会吵架吃醋,沉沦某种奇奇怪怪的欲望当中,但这并不会影响情绪得以抒发的你的好感。知乎上便出现过这么一道题——《名侦探柯南》里的哪一位凶手让你觉得可怜?为什么会可怜他们呢,无非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正在被逼无奈,奋起杀人。
中年帅大叔郭京飞,走红时参演了网剧《暗黑者》,与瑞安侬的杀人日记,给人一种同样矛盾的思考,有人在受刑,网友们却拍手叫好,人性并未扭曲,我们只是不喜欢恶人逃脱触发。
不然真等到《我唾弃你的坟墓》和金福南那样的处境下,再拿起屠刀,会不会更让人心疼呢。可千万不要以为一个坏人落网就会安全,下一个依旧在潜伏。
文/宝木笑
阅读《甜豌豆》的过程,绝不像书名那样简单,甚至某种程度上我们在读过这本书后,会觉得这本书似乎被书名所累。斯库斯的这本貌似甜丝丝的小清新之作,内里完全走向了书名的反面。当瑞安侬用日记的形式展开自己的世界,用诙谐的语调介绍自己的“闺蜜”,描述那种“闺蜜”之间貌似亲密实则各怀心事的日常,记录自己如何愤恨寻花问柳的男友,苦恼着办公室的生存法则……读者在轻松中慢慢滋生着一种倦怠,甚至在这样的倦怠下酝酿着某种傲慢——这只不过是描写英国小镇邻家女孩的日记体闺阁小说,有些小情趣,有些小曲折,但逃不开波澜不惊的套路,所谓普通女孩儿的岁月静好,不过如此。
但是,这种小轻松和小傲慢仅仅持续了12页。我们毫无心理准备地随着瑞安侬走在闺蜜聚会散场的路上,毫无心理准备地走到运河边人迹罕至的自行车道上。那是跨年夜,时间已经不早了,一个强壮色狼的出现让小说调子陡然一变。“他穿着威尔士橄榄球队队服,纹着大花臂,他非常强壮,像是个打前锋的,而且是负责拼抢的那种”,是的,这样的壮汉是所有晚间单身女子的噩梦。他自己也对于这种性别和身体上的落差充满自信,所以他对瑞安侬的侮辱从始至终带着一种强烈的傲慢。这个壮汉完全像是在玩弄自己的猎物,“用你的嘴帮我的小兄弟消遣消遣怎么样?就当唱一首《友谊地久天长》啦”。这个时候读者第一次意识到,也许《甜豌豆》并不“甜”,但内心又不免一声叹息,看来这个世界对于女人仍旧是充满不公和恶意。就像瑞安侬被这样巨熊一般的壮汉抓住时所想的:
“我并没有试图反抗,周围一个人没有,离这里最近的有人烟的地方是曼内特豪庭,即使他们能听到我尖叫求救,也不一定会有人那么好心跑过来。即使有人来了,从那里赶过来也至少要五分钟。等到那个时候,他该发泄的也发泄完了,大概都跑路了。而我的新年夜就将在警察局的等待室喝着热茶,等着医生检查我的身体,最后我就成了社会犯罪率统计里一个冷冰冰的数字。”
是啊,如今年轻女性被侵犯的新闻层出不穷,但结果总是让人愤恨不已——与受害者比起来,施暴者却仿佛只是经历了一次小感冒。“女人,你的名字就是弱者”,这话说得让人心碎,那是多少泪水结晶出的一句无声叹息。我们也因此怀着痛心的感觉捧着《甜豌豆》发呆,原来这是一本讲述一个被侵犯的女孩子如何自愈的故事啊。瑞安侬怎么办呢?这种不幸中,女孩子需要很多很多时间和精神去疗伤吧。是的,在所有人看来,瑞安侬这样的年轻女孩子,没有家世,没有背景,父母双亡,姐姐远在美国,一个人孤零零刚刚从报社前台艰难爬到记者助理位置的小白领,她能做的也许只能是在事后的角落里自己舔舐伤口,慢慢疗伤。
6月是考试月,想起一直流行的一句话:“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就选C。”也许,这句话只是一句调侃,但背后同样也带着一种面对不知所措时的无奈和随波追流:反正没办法了,大家都是这样做的。然而,我们对于瑞安侬的叹息只持续了短短两页,《甜豌豆》整个小说的画风在第14页完全反转,让人恍然大悟封面的那句话:“I am not a sweet pea,but a bullet”(我不是一颗甜豌豆,而是一颗子弹)。瑞安侬貌似按照网上教育广大女孩子的那样,没有拼命反抗,她顺从地配合着巨熊一样的色狼。但是,这并不是为了所谓地“保护自己”,而是在寻找机会,而这个机会也并不是什么狗屁“夺路而逃”,而是她要宰了那个色眯眯的混蛋。
瑞安侬握着色狼的“小兄弟”,抓住机会从怀里掏出那把从餐厅里带出来的牛排刀,迅速出刀,手起刀落,毫不迟疑,稳、准、狠。你的“小兄弟”不是要听《友谊地久天长》么?那就干脆来老娘这儿听个够吧!瑞安侬顺势把这个色狼推到运河里,一手拎着色狼的“小兄弟”,一边看着他在水中挣扎。哼,选C就傻×了,因为“水花很大,而且他还在一直叫骂个不停,可尽管动静都这么大了,也并没有什么人来救他,或者,救我”。在昏暗的月色下,浑浊的凉水里,那个色狼就这样沉了下去,他拼命挣扎,失血惊慌,直到死掉,而他在这个世界上见到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我们这本小说女主的脸——“站在高高的桥上,在月光下微笑的我的脸”。
这个世界确实充满着不公和无奈,但很抱歉,你千万别遇到我,因为我从不选C。
《甜豌豆》在瑞安侬干脆利落、荡气回肠的手起刀落中,以让人错愕的形式拉开了帷幕,读者的疑惑也渐渐展开,为什么瑞安侬身上会带着一把刀?谁会在跨年夜有意识地带走餐厅的一把牛排刀?这个貌似有些闷、外表极为乖巧的小姑娘为什么那样冷静?甚至可以说动作娴熟?瑞安侬其实寄托着更多的文本意义和社会意义,她暗藏着斯库斯更大的文学野心。这本形似英国小镇邻家女孩日记体的闺阁小说,其实却是一本彻彻底底描述连环杀人事件的死亡笔记,而瑞安侬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女权主义新女性,她是暗黑版的“局外人”,她是英国版的“嗜血法医”。
我们的猜测没有错,瑞安侬在后续的日记里,慢慢让我们从最初的震惊,发展到深深的震撼。运河边那场干脆利落的反杀,与其说是一次小镇女孩儿反抗强暴的抗争,倒不如说是一位冷血连环杀手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猎物。瑞安侬是一个连环杀手,这早已不是她第一次杀人,她用自己的年轻、漂亮和性感作为鱼饵,在那些色狼们容易上钩的僻静角落下钩。每次她打定主意狩猎,都会在怀里为那些色狼准备好趁手的“鱼钩”,或是一把牛排刀、或是一把厨刀、或是一把剪刀……总之,一定要看似普通,但却锋利异常,方便出手,更方便灭迹,比如,运河边的那把牛排刀最后竟然被瑞安侬洗刷干净后,悄悄放回了那家餐厅的餐桌上……
每个人的人生悲剧,从本质上说都源自童年的不幸。在一连串针对色狼们的杀戮中,瑞安侬表现出的那种超出常人太多的冷静,特别是那种深深享受其中的快感,让人们对瑞安侬的身世充满好奇。瑞安侬的童年很像《暗夜噩梦戴克斯特》,杰夫•林赛在小说《暗夜噩梦戴克斯特》中塑造了一个白天在迈阿密警局做中规中矩法医,晚上却针对罪犯进行连环杀人的“嗜血法医”戴克斯特•摩根。而摩根曾在童年时候被关在迈阿密船坞装满发臭尸体的集装箱里,小小的他被泡在两英寸深的鲜血里整整两天,旁边的一具被电锯杀手杀害的尸体就是他的母亲,他目睹了母亲被残忍杀害的全过程。
21年前,英国发生震惊全国的“修道院花园”案件。在布里斯托郊区,一个男人闯进了幼儿保育员艾莉森•金威尔的家,残忍地杀死了她,还有她正在照看的五个孩子,现场只有一个小女孩侥幸活了下来,那就是瑞安侬。童年的经历对于瑞安侬的打击是巨大的,她的心理创伤也许只有远赴美国定居的姐姐看得最透彻,在那位姐姐看来,瑞安侬也许早就疯了。但《甜豌豆》在这个地方完成了一次非常漂亮的转身,它并没有像一般类似的小说那样,纠结于瑞安侬童年片段的不断闪回,而是向更深的人物内心和更高的文本主题走去。瑞安侬这个角色和《甜豌豆》这个故事升华的地方正在此处,童年的创伤仿佛给瑞安侬悄悄打开了另一个视角,她从此成为了庸常现实生活的冷眼观察者和暗黑局外人。
如果从内里的精神气质角度去体味瑞安侬这个人物形象,确实带着加缪《局外人》中默尔索的气息。默尔索冷寂、孤独、漠然,带着旁观者的麻木不仁和不屑。而《甜豌豆》中的瑞安侬无时无刻不在冷眼瞥着周围的一切,那些惺惺作态的人们被她一眼看穿,她看着他们的表演,内心的漠然不屑让整本小说充满着腹诽和反讽的气质。她在心里给那些平时一起相聚的所谓“闺蜜”起了“塑料姐妹花”的绰号,她参加她们的聚会,听着她们谈婚礼、怀孕、她们的伴侣和小孩、他们的节食计划、她们的柴米油盐和乏味八卦,对瑞安侬而言,她们只是一些摆设,是“塑料的”。当她们对瑞安侬说她在父亲死后的表现让她们“非常不舒服”,就好像“透过窗户看外边的雨,雨点冰冷冷不带一丝感情地刷过玻璃”的时候,那一刻,是不是瑞安侬自己也会想起加缪《局外人》那个世界文学史上最绝的开篇之一:“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然而,永不选C的瑞安侬要做的是并不是女版的默尔索,她要做的是暗黑系的局外人。默尔索最后在“一世界的陌生人”中迎来了自己悲剧的死亡,法庭和那些平时看起来都很友善的人们一起将默尔索推向死亡,核心理由是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我们深思于默尔索的“局外人”状态,但更同情和怜悯默尔索遭遇的悲剧和不公——默尔索虽然冷眼旁观这个世界,却从未表现过对周围人的愤怒和攻击。但是,瑞安侬不需要同情,更不需要怜悯。如果这个世界敌视了我,那我就报之以仇恨,如果有人侵犯了我,抱歉,你真不走运。《甜豌豆》在文本格式上很别致,每个章节都是一篇日记的形式,而且开篇都列出了很多人名,后来读者才渐渐明白,那些都是瑞安侬在心里想要杀掉的人……
仅仅如此,距离瑞安侬“暗黑系局外人”的自我设定还远远不够。瑞安侬说自己实在是有演员的天赋,现实确实如此,真正暗黑系的人物除了冷酷嗜血的本性,还永远带着蝙蝠侠般的气质。他们永远娴熟地使用着不同的身份,灵活地穿梭于白天与黑夜,“局外人”永远是他们不可告人的真实内心,而“甜豌豆”才是他们被人熟知的邻家印象。瑞安侬在报社里兢兢业业,十分上进,每次遭遇上司的歧视和不公,她都选择退让,在人们看来,她就是一个有点怪、但并不坏的小白领。在朋友圈,内心从未没有过朋友的瑞安侬是“闺蜜”口中的“小瑞瑞”,是那个总是坐在聚会角落里听她们侃侃而谈的小跟班。在男友父母眼中,她乖巧懂事,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喜欢安静地听他们聊当年的故事,一起陪他们看晚间的老电影。
在月之暗面,她一刻不停地物色下一个目标。她游荡于各个单身女性可能遭遇强暴的角落,她花好几个星期去查找侵犯女童的刑满释放犯,她继续去“钓鱼”,去用最古老的手法裁决那些侵犯女性的罪犯。读者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那是一种文学特有的魅力,那是心理预期与阅读体验断崖式错位的落差感,更是某种深埋在内心深处许久,也许连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愤懑和不平,瑞安侬让我们体验到许久不曾体验的酣畅淋漓和扬眉吐气。那些故意从法理上狂喷侵犯女性量刑标准的混蛋们,只从生理损伤层面量刑连古代的文明帝国都不屑一顾,你们可曾想过,那些色狼们毁掉的不仅是女孩子们的肉体,更毁掉了她们的人生和生活?更不用说人渣往往也是出色的演员,《甜豌豆》中一个细节很令人深思,瑞安侬杀死过一个侵犯女性的惯犯,但现实生活中这个人渣却有着“完美的”画皮,报纸上这样报道他的死亡:
“‘受害者’的名字叫盖文•白•怀特,今年46岁,四个孩子的父亲,是个来自利兹查帕尔顿的长途卡车司机,他对家人爱得深沉,也被家人深深爱着,简直是个模范丈夫、模范父亲……听到噩耗,那个深爱着丈夫的妻子伤心欲绝……”
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暗黑系的局外人?因为阳光下的罪恶实在太令人恶心。也许,很多人依然会说瑞安侬实在过于“偏激”,做法实在过于“极端”,这是他们的权利,但也是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毒”。瑞安侬有自己的杀人原则,她在每篇日记开头列出的那些要杀掉的人,其实都不是真的要动手的对象,那只是一个小女孩儿在私密日记中的泄愤而已。但是,那些人我们却似曾相识,其中有咄咄逼人、处事不公的上司,有阴阳怪气、故意欺负你的同事,有路怒症的陌生人,有极为自私和素质低下的邻居……他们在“侵犯”和“冒犯”之间舞蹈,他们在“霸凌”和“犯罪”之间嬉笑。法律很远,现实太近,这个世界最令人无奈的,并不是人被渐渐异化为“局外人”,而是到处都是你不得不选择的“C”。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也许并不是瑞安侬是否极端和偏执,而是这个世界对选“C”的习以为常,因为它终将反噬我们每一个人。这恰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诗中所说: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
与世隔绝的孤岛,
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
欧洲就减少。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所以,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END—
在受创伤前,每个女孩都是一颗甜豌豆。
但我,不是一颗甜豌豆,而是一颗子弹。
在面对伤害的时候一定要聪明的站出来并保护好自己的女孩,我觉得是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愿我们每个成长的经历都是最美的蜕变。
献给所有蜕变中的优秀女孩。
拿到这本《甜豌豆》,可能封面是漫画彩色为主,少女心在放飞,迫不及待的打开看,连饭都顾不得吃了,看的心里特别酸,最后转为欣慰和自豪。
也许我能读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心,因为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来自中国最大的村—农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爷爷奶奶是一辈子的朴实农民,种着大棚蔬菜,虽然他们贫穷朴实,但是对我真的没有亏待过,家里总有奶奶变着花样的纯手工零食,每次带到学校,小伙伴都是羡慕不已,也许父母不在身边的缘故,我内心其实很缺乏安全感,比如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我跟一个男生同桌,他不仅让我帮他写作业欺瞒老师,每次下课放学我非要等他先走,要不然我还出不去,因为坐在靠墙那排,有次放学我急着要回去,他非不让我出去,要我从桌子底下爬出去,我也没想那么多,就这么多次像钻狗洞似的爬出去。还有被高年级的坏同学拦住要钱要吃的。其实这些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或多或少每个人都会碰到,导致那时候胆子非常小。可以说胆小如鼠,上课老师提问,我就站着不说。有时候这些小“伤害”会成就你另一番爱好,也就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写作。喜欢零零碎碎写点东西。
长大后,我们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人间的烟火绚丽多彩,人心却是雾里看花,遇到一个足够好的人也许要花光自己所有的运气,前年的滴滴空姐事件,每次我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故事,内心无比遗憾和抓狂,每次有新闻报道大学生失踪案件,内心真的凉了,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个女孩可能已经变成蝴蝶飞走了。最后新闻媒体网站的消息证实了我所有的幻想。
我想说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有它最美的意义,我们也要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可爱的活着,我不喜欢那种认命的女孩,我喜欢那种勇敢保护自己跳出丑局的女神,不道德的行为只有勇敢暴露才会严厉打击。懦弱只会舞弊坏人更加肆无忌惮。
我的长相和我的内心其实极大的不对等,很多我身边的闺蜜说我像她们的大哥,其实起初的我也是和《甜豌豆》故事人物一样单纯无知,最后慢慢强大后才知道世界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肮脏的一面,而能在关键时刻保护我们的人只有我们自己。不管童年,还是长大后一些不好的遭遇我们可以记住但不要缅怀,教训可以汲取,错误不能惦记!
无论在任何一个阶段受到什么样的创伤,请记得曾经的你是个豌豆女孩,要坚强,要强大!
要学会单纯而不简单的生活!
27岁的英国女孩瑞安侬,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女孩、上班族,本该是“一颗甜豌豆”,却成了一颗“子弹”,一颗记载她所认为的不公并随时付诸复仇般快感的子弹!6个月的时间里,多人命丧刀下,他们或者她们,难道都是咎由自取吗?!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情况?作者C.J.斯库斯并没有多说,大概她更多地是想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总体来看,童年时经历的那场骇人事件深刻地影响到了瑞安侬的言行举止,扭曲了她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她每天都会记下她所认为的那些不公和可恶的人和事,列入自己的“复仇清单”并付诸实施。瑞安侬自认为自己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也认为那些人都活该如此——但,果真如此吗?!所有的不公平、不公正的人和事,自有法律来进行调整,特别是在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种程度,很显然,个人英雄主义与复仇主义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也不为社会所倡导。但很显然,这些道理对于瑞安侬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她执著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认为她之外的其他人,比如那些态度粗暴的办事人员、高峰时段地铁里性骚扰的恶心变态、在路上狂按喇叭的司机、遛狗却不牵绳子的狗主人、霸占自己劳动成果的上司……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很显然,她没有期待法律法规,而是选择了让自己成为“执法者”……
C.J.斯库斯说:“很多小说中,女性通常都是作为弱者的角色出现。这次,我想把女性塑造成反抗者、胜利者。”这种想法未免没有道理,但进一步来说却经不起推敲,甚至还有很大的误导性。多数情况下,女性确实都以弱者的角色出现,也极易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但解决这样的情况,应该信赖的是法律,而不是社会中的那些“绿林好汉”——瑞安侬认为自己是“罗滨汉”吗?!她确实遭受了不公,悲惨的童年遭遇确实也值得同情,但这些显然不能成为她杀那些人的绝佳理由。那些社会渣滓,自有执法机构——警察、法院、监狱——去进行制裁;由社会上的普通个人来执行,终究会造成社会秩序的大混乱,反而失去了持久性和可操作性。
C.J.斯库斯塑造了瑞安侬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也期待着这样一种情况能够得到缓减——所以,在《甜豌豆》的最后,她提供了一个结局,那就是,瑞安侬的复仇大概是要终结了,因为警察终于找上门来了……但,真的只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吗?!很难说。或许,警察只是上门来了解情况的。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警察会拿瑞安侬没有多少办法的。西方社会几个知名案件中,也不止有一个真正的公认的凶手最终因为证据链的不全或是证据收集过程中的瑕疵帮助他们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事实上,C.J.斯库斯当然没有需要最终明确瑞安侬的结局到底是什么。这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瑞安侬为什么会成为“瑞安侬”——她本来应该是一颗甜豌豆,结果却成了一颗子弹,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差距,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